乌方需破解俄SKVP雷达网,否则精确打击能力将失效
快速阅读: 莫斯科部署大规模反无人机系统,以国产SKVP雷达为主,覆盖20公里范围。专家警告,若乌克兰不改变策略,其侦察无人机将面临系统性摧毁,影响战场情报与精确打击能力。
自2024年春夏季以来,莫斯科部署了一套大规模、综合的反无人机系统(UAS),该系统借鉴了乌克兰同年早些时候推出的措施。克里姆林宫大约用了一年时间才部署其版本,但由于资源远超乌克兰,这套系统得以在更大规模上实施。
这套系统的中心并非一些人预期的滞空反无人机无人飞行器,而是反无人机雷达站。“看不见的目标无法击落。”
尽管有观点认为中国产雷达(FSTH-LD02、FSTH-LD03)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但俄罗斯反UAS检测网络约90%似乎依赖于国产雷达SKVP(空域控制系统)。
专家谢尔盖·贝斯克列斯特诺夫在接受《国防快车》采访时解释了威胁的规模:除非乌克兰改变策略,否则敌人可能系统地摧毁乌克兰的侦察无人机。这将剥夺乌克兰武装部队关于敌军动向的关键战场情报,甚至是在近后方的情报,包括准备突破防线的部队集结情况,从而使得精确远程打击几乎不可能实现。像HIMARS这样的精确武器只有在提供最新且准确的目标坐标时才能发挥作用。
技术上,SKVP雷达(由Vysokotchnye Kompleksy制造)采用了一个约1.2×1米的固定相控阵面板,覆盖范围约为90度扇区,工作频率在S波段(通常在2700–3100 MHz之间)。SKVP单元被部署在距离前线不少于5至7公里的地方,通常位于小树林或凹地中,而非塔楼或屋顶上。
SKVP雷达可以探测到20公里外的无人机;操作员随后会指示距离雷达2至5公里处的短程反无人机系统。俄罗斯使用的其他反UAS雷达还包括彩虹和雷佩尼科。
寻找这些雷达非常困难。地面电子情报团队难以发现,因为俄罗斯将SKVP隐藏在低洼地形中。信号情报卫星虽然能缩小搜索范围,但视觉确认仍需借助无人机。SKVP体积小、扁平、没有移动部件,易于隐藏,且散热少,因此热成像搜索效果有限。
因此,间接迹象成为主要的实际检测方法:电力基础设施(SKVP需要大约1千瓦的电力)、车辆和人员活动、服务访问、伪装不一致等特征。
开发带有被动雷达导引头的无人机(类似于AGM-88 HARM或以色列的Harpy/Harop徘徊弹药)仍处于概念阶段。专家们对成本和效果持怀疑态度:这些系统设计用于攻击大型监视雷达,而不是紧凑型反无人机传感器,而且成功案例主要出现在简单、开阔的地形中。
因此,定位并摧毁敌方反无人机雷达必须成为首要任务。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这一挑战在技术和操作层面都很复杂——但利害关系重大:如果没有有效的对抗措施,乌克兰的侦察优势和依赖于此的精确打击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