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巨头竞相投资AI,提升电力系统韧性与效率
快速阅读: 杜克能源投资AI企业AiDash,利用卫星图像和机器学习监测电网植被,减少停电和野火风险,适应数据中心和电气化需求增长,推动电网智能化转型。
杜克能源转向人工智能并非为了追逐最新的技术趋势。该公司转向AI是因为每年的风暴季节都在考验电网的韧性。2024年,杜克能源的投资部门支持了AiDash,这是一家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和机器学习算法来监测输电线路走廊上的树木生长和过度植被的企业——远远早于地面工作人员发现这些威胁的时间。其目标是减少停电次数,降低野火风险,并为数据中心和电气化产业带来的需求增长做好准备。
这是电网业务的新转折点:公用事业公司不再是简单的配送系统。它们已成为数据驱动的网络,管理负荷增长、运营风险以及驱动这些系统的自动化设备——这些设备可以直接与其他设备通信,以实时管理电力流动。现在是进行更广泛转型的时候了:公用事业公司必须投资于人工智能和新兴技术,以应对未来的电网挑战,增强可靠性,并在电气化时代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既是我们的问题,也是潜在的救星。”史蒂夫·史密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担任国家电网合作伙伴(National Grid Partners)的总裁,同时也是其母公司国家电网的首席战略与监管官。
大约二十年来,美国的电力需求相对平稳。但现在多种力量正在汇聚:AI计算机农场、大型数据中心、交通和供暖的电气化,以及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对可靠性的更高期望。史密斯警告称,随着这些动态交织在一起,公用事业公司“正处于聚光灯下,也处于风口浪尖”。
国家电网合作伙伴的数据突显了这一赌注的重要性。自2018年成立以来,该机构已向超过50家公司投入约5.5亿美元。其中七家组合公司已经通过收购或首次公开募股成功退出,还有更多公司有望跟进。
并非每一笔投资都能成功。尽管2到3项投资可能不会成功,但史密斯表示,使命依然明确:加速将经过验证的技术引入公用事业控制室,而不仅仅是试点项目。
在中国,2023年11月3日的一张照片插图显示,美国电力和天然气控股公司杜克能源(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DUK)的标志在一个智能手机上显示,背景是一个人工智能(AI)芯片和符号。(图片来源:Budrul Chukrut/SOPA Images/LightRocket通过Getty Images)
在英国,国家电网与Emerald AI合作,后者开发的“指挥官”软件可以根据电网状况实时管理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这种方法不是让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选择运行计算任务,而是转移负荷以避免网络压力。在一个演示项目中,这种方法在高峰需求期间减少了25%的电力消耗。
AES与LineVision合作,在印第安纳州和俄亥俄州安装了42个非接触式传感器。通过动态线路评级,这些传感器可以监测实时条件,使AES能够在现有线路上安全传输更多的电力。结果是:以传统升级的一小部分成本和时间增加了容量。
南方公司通过其子公司阿拉巴马电力和乔治亚电力,正在试用WeaveGrid的智能充电平台。该系统自动为注册客户安排家庭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将电力使用转移到非高峰时段。回报是:支持更多的电动汽车采用,无需昂贵的基础设施或漫长的监管延迟。
在国家电网合作伙伴,史密斯描述了他们的方法很简单。策略?投资于拥有经验证产品的公司,在其公用事业系统内部署这些产品,证明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效果,然后让这些公司在整个行业中扩展。“我们的角色是促进增长。如果一家公司希望接入我们的电网,我们会寻找更快的方法——两年而不是三四年——利用人工智能和技术。”
智能电网能给公用事业公司带来巨大好处。为高需求客户提供更快的连接,如数据中心和工厂,可以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此外,更智能的资产管理有助于推迟昂贵的基础设施升级。改进的预测和灵活的负荷管理降低了停电风险和运营成本。在全球关注减少碳排放的背景下,拥有最先进电网的公用事业公司将能够茁壮成长。
但势头并非万无一失。公用事业行业依然受到监管,倾向于规避风险且资本密集。在公用事业内部投资“颠覆性”技术时,会受到严格的约束:包括对费率支付者的敏感度、监管审查以及较长的前置时间。当能源遇到炒作时,2000年代的技术泡沫阴影便浮现出来。正如史密斯在采访中承认的那样,并不是每个赌注都能获得回报。公用事业公司必须保持自律:这不是追求高风险项目的风投——而是寻求运营价值的战略资本。
然而,需求激增并非虚幻。工具越来越成熟,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公用事业公司不再仅仅是技术的购买者——他们成为了合作伙伴、投资者和部署平台。
“创新只有在部署后才能得到验证——而公用事业公司需要比自己感到舒适的更快地学习。”史密斯说,“我对此持乐观态度。这里有着巨大的机会。人工智能使我们能够现代化、扩大产能,并迅速在各公用事业公司之间共享知识——速度至关重要。”
对于关注电网软件结合点的公用事业高管、企业风险投资团队和投资者而言,这一教训显而易见:公用事业公司等待创新的时代已经结束。他们参与并拥有创新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