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赋能先进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填补人力缺口
快速阅读: 中国东部智能工厂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焊接机器人,每年生产1000台,解决焊工短缺问题,预计市场潜力达140万台。此举助力中国工业智能化,提高生产率和减少碳排放。
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因人工智能能力提升而加强
(新华社)
2025年11月7日 08:45
2025年7月1日,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合肥市的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生产线照片。(新华社/周木)
北京,11月6日电(新华社)——在中国东部的一家智能工厂内,新一代人工智能焊接机器人以每年1000台的速度下线,将精准与智能相结合。
这些机器人帮助填补了由于焊工短缺造成的空白,确保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继续其传统。
面对近350万焊工的全国性短缺,行业分析师预计,基于每台机器人替代2.5名工人的比率,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的潜在市场将达到140万台。
“我们对工厂车间集成的深度关注依赖于对焊接技术的掌握,以提供专业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上海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3S机器人的首席执行官王德钊说。
与此同时,一家北京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焊接人工智能模型,实现了整个过程的机器人决策,将焊接工艺开发时间缩短约60%。
“这使得焊接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类专家的判断,变得异常智能。”来自博星科技的韩腾飞表示。
这些努力是中国推动工业智能化的一部分。中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是其核心。
作为连续15年的全球领先制造商,中国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目前,中国拥有超过50%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基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
这一进展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行业特定数据,为人工智能的整合创造了理想的条件。
中国已经建立了超过35000个初级和230多个高级智能工厂。“这些工厂已经展现出一定的‘AI+’准备状态。”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赛迪咨询的研究员钟新龙说。
“特别是高级智能工厂,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28.4%,生产率提高了22.3%,平均碳排放减少了20.4%。”钟新龙补充道。
中国新培育的领先产业,包括电池、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正在为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
在汽车生产线上,来自中国南方深圳市的一家制造商使用深度学习和大型模型的人工智能检测机可以同时检测超过70种缺陷,从而将质量检测效率提高了85%以上。
“我们已与近300家制造商合作,致力于支持超过1000家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智能摩尔的创始人贾佳亚说,该公司设计了该检测机。
由人工智能模型驱动的智能系统使中国主要风力涡轮机制造商远景能源的收入增加了近21%。该系统直接安装在其涡轮机上,提供精度小于20米的超本地天气预报,并实现智能预测维护。
“这项技术将故障预测时间提前了两个月以上。”远景能源副总裁黄虎说。
今年8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深化“AI+”行动计划的指导方针,明确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线图。该政策设定了到2027年新一代应用,如智能终端和人工智能代理,渗透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
该计划旨在智能化地协调所有工业要素,并无缝地将人工智能融入设计、试点测试、生产、服务和管理等运营阶段。
作为人工智能战略专家,钟新龙指出,美国通过“全面投入人工智能”,战略性地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巩固其技术霸权。
相比之下,中国的“应用优先”路径利用其独特优势:“完整的工业体系”产生大量数据,“统一的大市场”提供规模,以及倡导新型生产力和实体经济的国家战略,钟新龙解释说。
“中国的做法与其比较优势——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及其高质量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相契合,体现了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愿景。”钟新龙告诉新华社。
(网络编辑:张凯伟,梁军)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