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再推AI圣诞广告,引发网络强烈反弹
快速阅读: 可口可乐发布的新AI圣诞广告再度引发争议,被批廉价俗气,与品牌传统风格不符。网络反应强烈,批评声音不断,部分消费者呼吁抵制。
可口可乐再次因圣诞节广告引发争议,重复了去年因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而遭受的负面舆论。2024年,可口可乐发布的三部由AI生成的圣诞广告被广泛嘲笑为令人不适的视觉灾难。评论家认为,这些广告显得廉价且俗气,与可口可乐一贯温馨的圣诞广告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近日,可口可乐又发布了两部由AI生成的圣诞广告,这次广告中出现了拟人化的动物,它们满怀敬意地注视着红色的可口可乐卡车到来。然而,网络上的反应依然是愤怒和厌恶。有人呼吁抵制所有可口可乐产品,还有人表示将转而饮用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生成式AI负责人Pratik Thakar的一番话引发了更多评论者的不满。他在接受《好莱坞报道》采访时说:“精灵已经从瓶子里出来了,你无法再把它塞回去。”有观点认为,没有哪项技术像生成式AI这样被强行推向消费者。支持者常常以该技术能降低成本、节省时间为理由,声称人们不得不接受它,即使这可能威胁到许多人的生计。如果AI爱好者所承诺的技术进步不仅仅是夸张的炒作,那么AI将摧毁许多领域的人类劳动价值。
虽然视频生成模型的进步在新广告中得到了体现(例如,这次卡车的轮子确实转动了),但这两部广告仍难以称为视觉上引人入胜的作品。尽管生成式AI已经能够创造出逼真的视频,通过了“威尔·史密斯吃意大利面测试”,但仍有一丝诡异的感觉存在。可口可乐广告结尾处露面的圣诞老人显得格外令人不安,而动物形象则是泛滥的复制粘贴设计。
“足够好”似乎是生成式AI的目标。足够好以至于无需聘请有才华的动画师和角色设计师,足够好让剩下的员工来修正幻觉和诡异元素。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可口可乐拒绝透露此次节日活动的成本,这让评论者猜测,这个过程并不像输入几个提示那么简单。
为什么互联网如此反感可口可乐的AI广告?其他公司也在广告中使用了AI技术(例如谷歌也发布了一部完全由AI生成的广告),但网络上的反应并没有这么强烈。可口可乐似乎成为了反对生成式AI的战场,因为该公司的圣诞广告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记忆——可口可乐被认为是现代红白圣诞老人形象的推广者。总体而言,可口可乐的广告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经典美剧《广告狂人》的最后一幕,就是广告天才唐·德雷珀构思出著名的“我想给世界买一瓶可乐”广告。
如今,这家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却自豪地推出AI生成的粗糙作品,就像YouTube Shorts上那些糟糕的“AI垃圾”频道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可口可乐的争议性AI广告并不是原创作品,而是1995年大受欢迎的手工制作广告《节日即将到来》的翻拍版。所有由AI生成的媒体内容本质上都是衍生品,因为这些模型是在无数艺术家和内容创作者的作品基础上训练而成的,且未经许可。
著名电影制作人亚当·柯蒂斯曾将生成式AI描述为“我们时代的幽灵”。他认为,这些模型吸收了前几代人的图像、音乐和文字,并将其混合成一种复杂的事物,再反馈给我们。他提出,“AI不是未来,它是过去的终结。”“这是过去对我们发起的时刻,”柯蒂斯总结道,“我们必须从中逃离。”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