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杜里尔YFQ-44A无人机首飞成功,美军下一代空战迈出关键一步
快速阅读: Anduril公司的YFQ-44A半自主作战飞机成功首飞,具备与F-35等有人机协同作战的能力,旨在快速部署和低成本生产,标志着美国在CCA项目上的重大进展。
周五宣布的核心飞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遥控无人机。从滑行到着陆,YFQ-44A以半自主模式运行,执行预设的任务配置文件,自行管理飞行控制和油门,并在人类监督下返回,但无需人类手动控制。这正是空军希望CCA(协作作战飞机)实现的操作模式:能够与F-35、NGAD衍生物或升级版F-15/F-16协同作战,接收任务,融合传感器数据并打击目标,而无需人类飞行员对每个机动动作进行微观管理。Anduril公司强调,这一设计不是事后的补充,而是核心理念:自主系统从一开始就集成,并从首次飞行起就开始测试,而不是在机体验证后再添加。这种方法缩短了学习周期,并向空军、盟友及潜在外国客户展示了该飞机是为战斗而建,而不仅仅是飞行。
技术上,YFQ-44A属于新兴的喷气动力、类似战斗机的无人飞机类别,设计用于在高度对抗的空域中操作。它旨在通过前伸传感器、携带电子战载荷、提供额外武器站或简单地吸引敌方导弹而非人类飞行员来帮助有人编队获得并维持制空权。空军对CCA的描述称之为“经济规模”:在机场上部署足够多的平台,使得同等对手无法在一对一交换中获胜。Anduril的飞机通过以自主性为核心的设计架构、管理维护和配置的软件骨干(ArsenalOS)以及基于商业、低风险工艺而非特殊航空工具的生产理念来实现这一规模。该公司已经将其项目与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500万平方英尺的Arsenal-1设施联系起来,原型机生产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开始,这对于一个刚刚完成首飞的平台来说是非常早的。
周五的飞行具有战略重要性,因为Anduril现在与通用原子能公司齐头并进,后者于2025年8月27日进行了YFQ-42A的试飞。这意味着空军终于有了两架实际飞行的飞机来测试有人-无人战术、传感器共享和协同武器使用。服务部门在过去两年中一直表示,希望通过竞争降低成本并加快交付速度;现在,这种竞争已经成为现实且可见。两个机体都将数据反馈到同一CCA实验轨道中,但在工业和设计路径上略有不同:GA利用数十年的无人机生产经验,而Anduril则押注于速度、软件和更广泛的劳动力。对于空军而言,这是受欢迎的变化:它迫切需要摆脱过去漫长、昂贵且高度定制的战斗机项目,而CCA是几十年来首个在同一季度内有两款全新设计、面向战斗的美国无人机飞行的项目。
从印太地区的视角来看,这种操作逻辑非常明确。美国官员多次警告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在以“疯狂的速度”部署新的有人和无人平台,缩小了少量精良的美国飞机能够主导战场的时间窗口。CCA是华盛顿对此问题的回答:与其只购买昂贵且部署风险高的战斗机,空军希望拥有数百乃至最终超过一千架自主或半自主飞机,这些飞机可以快速增援、损失并迅速替换,同时保留人类飞行员执行最复杂的任务。因此,Anduril的快速飞行测试具有地缘政治意义:它向北京和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发出信号,表明美国确实能够将自主性概念转化为金属、软件和飞行作战力量。这也为陷入困境的Replicator项目提供了对比,该项目在按时将足够可靠的无人机投入战场方面遇到了困难。
在预算方面,CCA仍然是空军重要的高成本创新项目之一。规划文件和高级领导层指出,2025年至2029年间将为CCA拨款约89亿美元,其中2025年的初步请求约为5.5亿至5.6亿美元,以确保第一阶段按计划进行。空军仍提到每架飞机的目标成本在2500万至3000万美元之间,即F-35A成本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前提是行业能够维持其提出的简单、高速生产模式。周五的试飞使Anduril成为继GA之后第二家展示其进展足以继续获得资金支持的公司。上一次决定当前项目阵容的竞争合同决策是在2024年4月的筛选中,当时空军将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和诺斯罗普·格鲁曼排除在第一阶段之外,仅保留了Anduril和通用原子能公司进行资助开发。空军仍然计划在2026财年做出实际生产决定,因此2025年的每一次成功飞行都对这一选择至关重要。
与早期的忠诚僚机概念如XQ-58A Valkyrie或澳大利亚的MQ-28 Ghost Bat相比,YFQ-44A代表了向自主性和战斗速度以及在美国工业基础上立即制造能力的更强烈推进。Valkyrie证明了可消耗喷气无人机可以伴随战斗机飞行,但它严重依赖传统的测试序列,且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像Anduril所描述的那样广泛劳动力池的Arsenal-1生产而设计。而MQ-28则针对澳大利亚的需求和联盟出口进行了优化。CCA更为激进:它希望快速且大规模地部署编队、电子战、传感和武器系统,并希望软件能够保持稳定,而硬件则不断迭代。这就是为什么Anduril从首次滑行就集成自主性比单纯的性能数据更重要。这种模型更接近商业航空甚至智能手机世界,而不是长达20年的F-35周期。
对于美国航空业而言,军事意义有三个方面。首先,空军现在有证据表明,在AI驾驶的F-16中测试的自主性可以迁移到全新的无人平台,并且仍能达到类似战斗机的性能标准。其次,由于至少有两个可行的供应商参与项目,服务部门在与行业谈判时获得了更多杠杆,这应有助于其在数量增加时抵御价格上涨。第三,美国可以在北约、AUKUS和双边层面展示这一与联盟相关的功能,尤其是在欧洲和印太伙伴也在寻找无人作战飞机但飞行测试落后数年的情况下。如果美国的CCA能在2026-27年进入批量生产,并且能够在俄亥俄州使用标准工艺制造,那么在政治和物流上共享或共同生产将更加容易。
周五的YFQ-44A试飞最终表明,美国不必陷入长达数十年的空中力量项目。一家非传统国防公司与空军紧密合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从概念发展到了半自主作战飞机的飞行阶段,这恰好发生在美国规划者认为时间最为稀缺的时候。如果Anduril能够保持定期的飞行测试,成熟与有人战斗机的合作行为,并证明Arsenal-1确实能够实现这些飞机的批量生产,那么它将为华盛顿如何迅速为太平洋地区的高端战斗武装自己设定新的基准。这比加州的单次测试更重要,也是这次首飞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