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学术图书馆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快速阅读: 全球信息服务公司科睿唯安报告显示,67%的图书馆正探索或实施人工智能技术,比去年增长4个百分点。学术图书馆采用率更高,主要目标支持学生学习和内容发现。美国图书馆乐观度低,仅为7%。
全球各地的图书馆正在探索或增加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这是根据全球信息服务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的一份新报告得出的结论。该报告于周四发布,调查了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00名图书馆员。其中,77%的受访者在学术图书馆工作。调查显示,今年有67%的图书馆正在探索或实施人工智能技术,这一比例从去年的63%上升至今年的67%;35%的图书馆仍处于评估阶段。
报告发现,学术图书馆在工作中采用人工智能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仅有28%的学术图书馆没有计划使用人工智能或未积极追求其应用,而公共图书馆中这一比例高达54%。学术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前者关注学生参与度,后者则侧重社区参与。图书馆利用人工智能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学生学习和帮助人们发现新的内容。
如果图书馆在馆员入职培训中融入了人工智能素养,提供了专门的时间和资源供馆员学习人工智能工具,并且管理层鼓励人工智能的实施,那么这些图书馆在实施人工智能方面通常会更加顺利。正在实施人工智能的图书馆员对这项技术的好处持乐观态度,相比之下,其他图书馆员的态度则较为保守。
然而,不同地区的人工智能采用情况和乐观程度存在差异。例如,美国的图书馆在人工智能实施上落后,仅有7%的受访图书馆员表示对人工智能持乐观态度;而在亚洲和其他地区,这一比例介于27%到31%之间。此外,报告还发现了高级图书馆员和初级图书馆员对人工智能态度的不同。担任副馆长、馆长和图书馆主任的高级图书馆员对自己的人工智能知识更有信心,并倾向于使用人工智能来简化行政流程,而初级图书馆员则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