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舰艇导弹库存告急,海军建议紧急增产应对中国威胁
快速阅读: 美国海军在对抗胡塞武装时暴露出导弹库存严重不足,影响其对中国等潜在对手的威慑能力。2023年至2025年间,海军发射了大量导弹,库存降至危险水平,生产速度跟不上需求。
美国海军在对抗胡塞武装分子的行动中暴露出严重不足,其舰队缺乏足够的导弹以维持战斗,同时也在为可能与中国及其他对手发生战争做准备。从2023年10月到2025年1月,海军舰船发射了比沙漠风暴行动后三十年更多的防御导弹,以应对胡塞无人机和火箭的袭击。期间还向也门的胡塞目标发射了数百枚进攻性打击导弹。
仅“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6月的部署期间,就发射了155枚导弹用于防御,以及135枚战斧巡航导弹打击敌方目标。“我们从库存角度看正处于危险的低水平,”海军部长约翰·费兰在二月份的确认听证会上告诉参议员们,并承诺立即解决短缺问题。
生产跟不上海军作战需求。海军整个舰队约有10,000个垂直发射平台用于发射这些导弹,但服务部门的库存不足以填满这些发射单元,即使只填充一次。根据传统基金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自这些武器服役以来,美国采购了大约12,000枚SM-2、400枚SM-3、1,500枚SM-6和9,000枚战斧导弹。然而,多年来在各种行动中已经消耗了至少2,800枚标准导弹和2,900枚战斧导弹——还有许多因退役、训练使用或达到使用寿命而被报废。
目前的生产速度意味着短缺将持续存在。五角大楼文件显示,海军在2023财年购买了68枚战斧导弹,2024年购买了34枚,计划2025年购买22枚,2026年购买57枚。伊拉克自由行动的初期攻击使用了大约800枚战斧导弹,以当前的生产率补充这一消耗将需要超过十年时间。
海军订单的波动导致生产线不稳定,阻碍了制造商扩大产能。每枚战斧导弹的建造周期长达两年,因为需要专门的组件和有限的供应商提供火箭发动机等部件。
休森研究所的退休海军指挥官布赖恩·克拉克在国会作证时警告说,如果今天与中国发生冲突,目前的导弹耗尽将使海军处于不利位置。红海行动中用于保护航道的弹药价值超过10亿美元,针对非同等级对手。中国解放军海军装备了先进的反舰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和大规模无人机群,这将需要大量更多的防御系统。
一旦与中国的冲突爆发,导弹使用率将大幅上升,远超红海水平,进一步消耗海军已经减少的库存。几艘舰船最近调整了防御战术,以保存有限的弹药库存。到2024年中期,海军转向使用响尾蛇导弹和地狱火导弹来防御无人机,而不是数百万美元的标准导弹。船员还使用5英寸甲板炮来保护船只免受无人机威胁。
国防承包商正在作出反应。雷神公司投资超过1.15亿美元,将其位于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设施的标准导弹生产能力提高了67%。该公司还在马萨诸塞州投资5300万美元改善其低层防空和导弹防御传感器(LTAMDS)设施。与此同时,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西弗吉尼亚州开设了一家工厂,每年可生产300枚打击导弹。
海军还宣布了使用通用组件提高制造效率的海军模块化导弹项目计划。国会在2025年4月的国防法案中拨款45亿美元用于弹药工业基地补助金,以及2亿美元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设施建设。
但这些投资需要数年才能见效,而海外威胁要求立即具备作战能力。
美国军事在过去几十年的主导地位导致了未来冲突将是短暂且决定性的假设,而非持久的消耗战。胡塞在红海的攻击挑战了这种观点。
2023年10月19日,美军舰耗时10小时击落15架无人机和4枚巡航导弹,海军称这是“自二战以来美国海军战舰参与的最激烈战斗”。该舰在整个部署期间共经历了51次交战。这种高强度作战节奏在多艘军舰上持续了一年多,耗尽了数十年积累的导弹库存。
五角大楼规划者现在面临现实问题:海军必须同时保护全球贸易、遏制中国、支持多个战区的行动,同时重建已耗尽的弹药储备——而生产产能却不足。前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于2024年4月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表示,海军需要超过20亿美元才能弥补红海行动中的支出,这还不包括未来任务或太平洋行动的战略储备。
胡塞武装的行动表明,舰队能够通过战术适应和船员的专业技能有效作战。然而,仅靠熟练度无法在面对拥有比美国造船能力大200倍的对手时,替代关键弹药。除非生产能力满足作战需求,否则每次向敌方无人机发射导弹都会减少可用于威慑北京或其他同等对手的弹药数量。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