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MTS-15系统升级仍难成战场利器
快速阅读: 俄罗斯MTS-15 Klever无人自行火炮自动装弹机升级至12发,但仍面临机动性低、控制范围小、后坐力管理及精度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战场需求。
俄罗斯开发者继续在MTS-15 Klever上进行工作,这是一种基于拖拉机式无人机底盘和苏联D-30榴弹炮的履带式无人自行火炮。最近的图像显示了一个具体的变化:自动装弹机从8发弹鼓升级为12发弹鼓,有效将准备弹药的数量从4发增加到6发。表面上看这是个进步,但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是有限的实用性和未解决的弱点。
核心火力D-30是一种最大射程约为15.3公里的老式牵引式火炮。为其安装自动装弹机理论上可以实现短时间内的自主射击序列,但仅有自动装弹机并不能构成真正的无人炮兵系统。MTS-15系统缺乏弹道火控套件和任何电子炮位驱动装置;武器仍需人工操作员来瞄准、每次射击后的校正以及提供目标输入。
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是严重问题。据报道,拖拉机式无人机底盘最高时速约为12公里/小时,遥控范围只有500米。以这样的速度和控制半径,车辆无法有效地执行打一炮就转移的战术,几乎无法靠自身动力到达掩护位置,需要通过拖车进行任何显著的重新定位。一些俄罗斯媒体甚至提出了从拖车上发射MTS-15系统的构想,以实现更快的移动,但这进一步表明该平台与现代炮兵实践不匹配。
后坐力管理和精度也似乎被忽视了。据报道,该系统没有坚固的支撑或稳定装置来固定火炮,因此每发炮弹都会导致底盘显著晃动。没有稳定和精确的瞄准,分散度会很高,实际战斗精度会很低。能够装载6发炮弹的自动装弹机相比4发只是微小的进步,但在瞄准和稳定性差的情况下,额外的炮弹并不能显著提高杀伤力。
战术上,MTS-15系统的设计选择引发了严峻的问题。一个不能快速变换位置或接受远程精确瞄准的机器人底盘是一种负担而非优势:它增加了后勤复杂性(拖车、回收)并降低了在反炮兵或无人机打击下的生存能力。500米的控制范围也使系统容易受到电子战的影响,并限制了其与前线观察员或目标资产的安全距离。
要将这一概念从实验提升到实用性,虽然明显但难度很大:集成远程炮位驱动装置和现代弹道火控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数据链),配备更快的底盘(无论是高机动性的履带或轮式),并为平台提供有效的固定装置以实现精确射击。在这些改进实施之前,Klever系统仍是对旧式炮兵的渐进式改造,而不是真正的无人作战资产。
自去年在Army-2024首次公开亮相以来,一年后只有自动装弹机的弹匣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准备弹药数量的适度增加并未解决结构性问题、机动性、控制范围、稳定性和火控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MTS-15系统成为可信的自主炮兵解决方案。按目前配置来看,它更像是一个有趣的工程练习,而不是战场上的变革者。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