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推出“太空堡垒”级无人战舰
快速阅读: 新加坡国防部长陈春生出席新型8000吨级多用途战斗舰“胜利号”下水仪式,称其为集成了人工智能的综合体。该舰长150米,可搭载无人系统,设计航程7000海里,具备快速转换为灾害救援的能力。首批六艘MRCV预计2028年交付,将取代老旧的“胜利”级导弹护卫舰。
新西兰基督城——本周,新加坡国防部长陈春生在该国海军新型战舰的下水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将这艘新船比作虚构的宇宙飞船“银河号战星”。他提到:“这不仅仅是一艘船,而是一个集成了人工智能和不断进化大脑的综合体。”这艘新的8000吨级战舰是新加坡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水面战斗舰艇。
首艘多用途战斗舰(MRCV)“胜利号”于10月21日在新加坡ST工程公司的本诺伊造船厂下水。该舰全长492英尺(约150米),是六艘MRCV系列中的第一艘。接下来,“胜利号”将转移至ST工程公司位于新加坡的古尔船厂进行舾装、集成及海试。
MRCV的设计结合了护卫舰和“母舰”的特点,能够搭载飞行、水面航行或水下潜行的无人系统。陈春生表示,这种操作概念让他联想到科幻电影,因为“它不仅限于固定数量的无人机或无人水面舰艇。随着任务需求的变化,我们还可以在这艘船上配备不同类型的武器系统和能力。”
一艘MRCV及其随行的无人舰队可以执行通常需要多艘有人驾驶战舰才能完成的任务。首批六艘MRCV预计于2028年开始交付,将取代自1990年代以来服役的新加坡共和国海军(RSN)的六艘595吨级“胜利”级导弹护卫舰,新舰将继承原有舰只的名字。
MRCV设计航程可达7000海里,任务舱可容纳多达八个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这意味着这些舰艇可以从战斗快速转换为灾害救援。船尾装备了装载和回收系统,用于处理小型船只和无人水面舰艇,而船舷处的起重机也具备相同功能。大型飞行甲板位于船尾,可供无人机和中型直升机起降。
战舰的武器系统包括莱昂纳多斯特莱斯76毫米舰炮、两座拉斐尔台风MK 30遥控武器站以及导弹。MICA和Aster导弹提供空中防御,但新加坡尚未透露将为该舰配备何种反舰导弹,不过可能是来自Proteus的Blue Spear导弹。技术在这类舰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使得所需船员人数减少到不足100人,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室甚至可以由两名船员操作。
新型战舰的设计旨在紧跟当前趋势,例如,高压电力分配系统同时为综合全电推进系统、传感器和武器供电。陈春生承认,新加坡海军在获得建造此舰及其需求批准方面花费了很长时间。“我们需要的是一艘能够随着作战需求不断演进的舰艇,”他说,“这是我们在未来必须采取的新作战和战斗方式。”
除了ST工程公司外,造船计划还涉及瑞典的萨博公司。该公司提供了舰艇设计,并负责组装复合材料上层建筑部件。萨博科库姆公司的拉尔斯·卡迪克告诉《防务新闻》,碳纤维复合材料比钢材轻达50%,防腐蚀,隐身性能优于同等钢制结构,还能为桅杆内的设备提供绝缘。此外,它还减轻了船体顶部的重量,从而提高了船体稳定性。
萨博已在新加坡制造了上层建筑面板,现在希望在世界其他地区复制这一国际合作模式。目前,萨博和ST工程公司正在联合向爱沙尼亚推广新加坡的1200吨级近海任务舰。
对于一个仅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来说,新加坡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一旦现有建造计划全部完成,新加坡共和国海军将拥有六艘Type 218SG潜艇、六艘MRCV、六艘护卫舰、八艘近海任务舰、四艘登陆舰以及一系列较小的舰艇。“过去,海军的作用可能只是保卫我们的近海,”陈春生说,“如今,我们的战略通信线路延伸得更远。因此,我们需要新的能力……以保护和确保海上通信线路的安全,确保没有人能破坏我们的日常生活。”
他还提到了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战略位置,每年有超过10万艘船只通过这个东南亚的海上咽喉要道。
陆军持续转型,重点发展下一代武器、远程火炮、无人系统等。
五角大楼举办首届“顶级无人机”学校,帮助操作员提升技能。
行业和军事无人机操作员驾驶有线和无线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穿越测试耐力和机动性的课程。
空间发展局发射首批运行卫星。
据SDA称,这21颗航天器可能在四到六个月内开始为作战司令部和其他用户提供运行能力。
空间发展局局长离职转投学术界。
该局副局长Gurpartap Sandhoo将代理领导SDA。
美军士兵试用新型多功能无人机。
士兵们尝试了Launched Effects,这是陆军最新的无人机术语,涵盖从侦察到打击任务的多种功能。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