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新工具追踪企业AI使用,员工隐私受威胁
快速阅读: 微软推出Benchmarks工具,帮助管理者跟踪内部AI使用率及竞争对手情况,旨在证明AI投资合理性,提高Copilot参与度。此举引发关于工作场所监控的隐私担忧。
科技巨头不仅满足于占领每一个技术市场的角落,现在还全力以赴推动企业人工智能(AI)的普及,这开始显得有些侵入性。9月底,微软宣布推出新工具,旨在让管理者能够跟踪内部AI的使用率,特别是针对其Copilot套件。这款名为Benchmarks的工具将在Viva Insights的Microsoft Copilot仪表板中提供,据称是IT领导者证明投资合理性的理想选择。
用户可以比较组织内部的使用率,深入到各个团队,查看谁在何时何地使用了哪些工具。更进一步的是,Benchmarks还允许企业跟踪竞争对手的使用率,从而对比自身的采纳情况。2021年遥遥领先的那家竞争对手?他们在AI采纳上已经远远落后。现在谁在笑呢?
当然,微软将此定位为帮助“识别采纳趋势,提供更广泛的背景和新的机会来提高Copilot的参与度”。表面上看,这确实有道理。企业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这些新工具和功能,了解哪些团队在使用它们以及如何使用,有助于评估这些投资是否值得。
生成式AI热潮初期,由于采纳率缓慢和投资回报率(ROI)低,企业面临不少挑战。对于那些主要使用微软产品的公司来说,这一举措或许能防止董事会过度干预。许多企业在实践中发现,某些业务功能通过引入高端工具确实有效,而另一些则不值这个代价。
然而,在过去一年左右的行业氛围下,微软此举显得尤为侵入。预计其他AI供应商也会紧随其后,同样以帮助跟踪使用情况和性能为名。虽然他们一直在宏观层面上跟踪企业的采纳率,但现在这种洞察达到了颗粒度级别,令人担忧。这意味着,员工的AI使用情况可能会被全程跟踪、记录和审查。
针对工作场所监控的做法,已经到了数据保护监管机构如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ICO)发布指导的程度,说明企业如何安全使用这些技术。在高风险、高成本的投资游戏中跟踪AI使用听起来令人不安。没有使用我们花费巨资购买的新AI工具?这可能成为绩效评估中的问题。
据报道,微软因考虑将员工AI使用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评估而受到批评。微软开发部门总裁朱莉娅·刘松告诉经理们,在评估员工表现时应考虑AI使用情况,称使用该技术“不再是可选项”。
行业内的其他领导者也采取了极端措施来提高AI采纳率。据《ITPro》9月报道,IgniteTech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沃恩在AI竞赛初期进行了全面的工作力量调整,最终一年内替换了大约80%的员工。他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改变观念比增加技能更难”,这是公司在整个AI转型项目中遇到的挑战。
Coinbase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阿姆斯特朗也承认解雇了拒绝使用公司新购AI工具的员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例子发生在微软推出Benchmarks工具之前,处于采纳过程的早期阶段。考虑到企业在这项技术上多年的投资,如果员工未能达到预期,他们将面临多大的压力?
当然,这种可能成为趋势的侵入性员工AI跟踪背后还有另一面:供应商和客户双方日益增长的绝望情绪。自2022年底以来,微软及其同行在生成式AI上的投资已达数百亿美元,他们希望获得投资回报,正如那些积极采用其产品的客户一样。
向过去两年半来向高管层和董事会寻求支持以证明其投资合理性的IT领导者提供帮助,这具有互利性。管理者可以督促员工积极使用高价购入的人工智能工具,使这些工具的采纳计划看起来取得了成功,并利用相关数据指标与竞争对手抗衡(因为能够追踪他们的进展)。与此同时,大型科技公司掌握了大量客户采纳率的数据,这有助于缓解那些仍在质疑为何该技术尚未普及的投资者的担忧。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