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革命:欧美军备竞赛新焦点
快速阅读: 美国陆军协会展览上,无人机成焦点,反映军事革命。欧洲面临安全挑战与工业机遇,正调整防务策略。无人机技术轻量化、低成本,推动美欧军事转型。
在最近于华盛顿举行的美国陆军协会展览上,无人机成为了主角,这反映了过去三年半乌克兰战争中发生的军事革命。对于欧洲国家来说,这意味着新的安全挑战和工业机遇。本周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上,这两个主题将被纳入领导人讨论的议程,因为欧盟成员国正在努力适应这一变化现实。
美国人也在重新配置其所有军种,以适应轻型、廉价且普遍存在的无人机技术的新世界。一位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家甚至提出,美军可以用几个无人机仓库和少量操作人员来替代在欧洲的重型装甲旅。来自华盛顿特区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本杰明·詹森告诉《国防新闻》:“想象一下,不是1000人的营,而是250人的营,配备FPV(第一人称视角)和八旋翼无人机。”
在这个轻量化的美国对欧防务承诺愿景中,欧洲需要提供重型装备,如坦克和装甲部队——以及士兵。美国将专注于低成本、高技术和低风险的一端。欧洲政府也在考虑自己抓住这部分低成本、高技术和低风险的机会,而不是依赖越来越不可靠的美国伙伴。自25年前欧洲防务局成立以来,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软件、计算和通信领域的技术发展上,而不仅仅是制造武器。
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希腊的欧洲公司在DC展览中占据显眼位置,主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意大利的莱昂纳多公司虽然制造装甲车和飞机,但此次展示了通讯桅杆、无人机、机器人车辆和指挥控制计算机。该公司展出了两辆可远程控制的六轮车,这些车辆可以发射无人机,携带雷达追踪器,并配备了遥控机枪和火箭发射器。
空中客车公司展示了一款遥控货运直升机。毕竟,无人机不就是小型直升机吗?为什么不放大规模,制作一个大型遥控直升机呢?从船上起飞的侦察无人机是较新的发展,还有可以从快速行驶的四轮驱动皮卡侧面罐子中发射的微型无人机。
西科斯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子公司,也展示了一个无人直升机实验项目,这是一个已经退役的黑鹰直升机,去除了所有的机组区域,改装了蚌壳式前货舱门和坡道。展示版本包括一辆遥控的六轮驱动车,可以向战场运送物资或撤离伤员,在极其危险的条件下操作而不需承担人员风险。西科斯基表示,这种无人直升机比普通黑鹰直升机更便宜,因为它没有驾驶舱或机组区域,可以装载更大的货物。
这次军事展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展出的枪支很少,主要是无人机、机器人、计算机、电池(电动)、光学设备和计算机。还有大量的桅杆——便携式通信和雷达塔,有的用于跟踪无人机,有的用于使用高科技检测系统监控军事设施,防止入侵者,还有的用于通信。
在亚马逊网络服务主办的小组讨论中,话题集中在“自主系统、基于云的人工智能、确保控制、边缘计算以及分布式系统如何塑造未来的军事行动”。一名美国陆军上校在讨论中表示,他希望为战场应用提供更多带宽。几位电信设备制造商的销售人员谈到了他们的军事规格通信设备的速度,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以毫秒计。一些公司展示了带有下拉屏幕的防弹背心,这样士兵就可以查看电子地图或头顶侦察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像所有计算机销售人员一样,他们谈论的是“开放架构”和“未来软件升级”。
爱尔兰在这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最近丹麦遭遇多次无人机入侵,这似乎让西欧当局感到不安,因为这些入侵威胁到了丹麦作为欧盟理事会现任主席国期间主持的几次欧盟主席会议的安全。由于缺乏应对这种新型战争方式及其不断变化的混合战术所需的反无人机装备,丹麦不得不求助邻国协助保护领空。《爱尔兰时报》报道,将于明年7月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爱尔兰也在寻求其他欧盟国家的帮助,以确保将在爱尔兰举行的多场会议(以及可能在特朗普杜恩贝格高尔夫球场举办的爱尔兰公开赛:这可能是举行美欧峰会的一个窗口)的安全。
我开始询问一些参展商——欧洲公司或由欧洲拥有的公司——他们是否能在明年夏天前提供雷达、火控系统和反无人机系统。当然,他们表示可以,但在价格上有所保留。尽管如此,他们的报价并不高得离谱。一款丹麦制造的多普勒雷达,其制造商声称可以在无人机起飞前“看到”其地面旋转的螺旋桨,售价为每台200万美元。该雷达可以固定安装或移动部署,两台即可覆盖大部分都柏林及远海区域。
莱茵金属公司的美国分公司展示了其自动反无人机炮。这款炮塔可安装在装甲车上,例如爱尔兰国防军使用的Mowag Piranha(他们展示了一张美军版Stryker车辆的照片)。莱茵金属公司的炮以惊人的每分钟1000发30毫米弹药射击,这些弹药在接近无人机时爆炸,覆盖一米宽的范围,射出金属碎片。据该公司称,每发弹药在装填入发射膛时都会被编程以特定距离爆炸。
其他公司则展示了捕捉无人机,通过投掷网捕获其他旋翼无人机的技术。然而,对于更大、更快的无人飞行器,如巡航导弹,则需要更大、更快的反无人机导弹,不过制造商强调低成本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击落目标的成本不应超过目标本身的价值。
最新的欧盟防御倡议被称为“无人机墙”。虽然只是一个概念名称,而非实际的物理屏障,它旨在推广一种全大陆范围内的无人机防御方法,利用不同类型的反无人机系统、探测雷达和火力控制计算机来管理操作。资金将被投入到这一领域,首先保护机场、海港、发电站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逐步扩展到城市级别的防御。这项计划将融入更广泛的欧洲天空盾牌倡议,旨在为欧洲人口中心带来类似以色列铁穹系统的部分优势。
美国人正在考虑一个类似的项目,称为“金色穹顶”,因为现任总统喜欢金色。然而,美国的人口密度远低于欧洲,这使得类似项目的经济效益更具挑战性——保护大城市相对容易实现,但这可能引发政治反弹。
德国无人机公司Tytan的马克斯·恩德斯告诉路透社,欧洲最需要的是政治家们就无人机防御的共同标准达成一致,这样市场上的众多小玩家就能生产出这些标准的产品,建立起一系列可互操作的反无人机防御系统。
“我们需要大量的这些系统,而传统的导弹防御系统在这方面已经让我们失望了,因为即使你有再多的钱,这些系统的复杂性也使得大规模生产非常困难。”他说,“对我们来说,我们提出了一个范式转变:我们希望硬件尽可能简单、基本,价格低廉且易于大规模生产,然后通过先进的AI技术来增强其作战能力。这是一种新的方法,将软件和AI部分放在首位,然后使用易于扩展的廉价硬件。”
一些公司展示了被其他无人机击落的无人机由机器人“狗”回收的场景。随着AI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战场操作——陆地、海洋和空中——将实现自动化。一方面,从危险的战场工作中移除人类是一件好事。或许未来将看到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战斗。在展览中漫步,看到如此多的机器人、遥控车辆、加固的通信系统,并听到人们讨论将它们全部连接到人工智能上,不禁让人想到,在战场上人类唯一的角色就是为机器重新装载弹药,而这项任务的自动化发展也指日可待。
但如果自我学习的人工智能变得武装起来,正如它们似乎正在成为的那样,最终它们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呢?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电影《终结者》中设想的那个反乌托邦世界四十年前还是科幻。然而,观察华盛顿展示的科学与工程,让人感到当前机器崛起的过程已经没有多少虚构成分了。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