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高中STEM教育,教师角色面临转型
快速阅读: 鲁宾斯坦指出,AI可助教师识别学生掌握情况,推荐个性化项目,促进STEM教育转型。夏明翟研究AI助手,提升师生互动,降低编程门槛,强调AI与专业结合的重要性。
鲁宾斯坦表示:“那些认为自己是STEM领域人才的学生会追求他们认为能让自己成为职场上受重视的商品的东西。”他补充说,“如果职场明确表示‘我们需要学生具备这些能力’,那么K-12教育体系将会随之调整。”
在这个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崛起使教师处于两难境地。他们既要准备学生应对由机器学习定义的未来,又要管理这些工具可能对学习过程造成的干扰。
然而,鲁宾斯坦认为,AI有可能成为STEM教育者的真正盟友,而不是替代者。他设想了一个场景:算法帮助教师识别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个概念,哪些学生需要更多时间,或者建议与学生的兴趣相匹配的数据项目——这些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个性化和实践化。
这是他在学生身上观察到的一种转变的一部分:从仅仅构建技术转向学习如何解释和使用技术。其他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沿着这一思路思考,探索AI工具如何增强数据素养或扩大个性化STEM教学的可及性。
在佐治亚大学,科学教育研究员夏明翟正在测试这种可能性。他的团队构建了所谓的“多智能体教室系统”,即AI助手,它们与教师和学生互动,模拟科学探究的过程。
夏明翟的项目测试了一种新的素养:不仅是如何使用AI,还包括如何与之共同思考。他讲述了一位访问学者的故事,这位学者从未编写过一行代码,却利用生成式AI构建了一个功能性的科学模拟。
“编程的门槛已经降低了,”他说,“现在真正的技能在于将AI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相结合。”夏明翟认为,AI不应被视为STEM学科的附属,而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下一代科学家将像他们的前辈使用显微镜一样使用算法来发现模式、测试想法并拓展知识的边界。编码不再是前沿,真正的技能在于学会如何解读和与机器智能合作。作为国家科学教育委员会关于AI的主席,夏明翟正在推动这一转变,鼓励学校教导学生利用AI的精确性,同时对其盲点保持警惕。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