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雇主识破虚假求职者
快速阅读: 深度伪造和语音克隆技术使欺诈者能伪造身份获取远程工作,增加雇主风险。FBI警告朝鲜IT工作者渗透美企。建议雇主采取严格招聘措施,包括面对面或实时视频面试、多轮提问、背景核查等,以降低风险。
随着深度伪造工具和语音克隆技术变得越来越便宜且逼真,雇主们正面临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欺诈者利用人工智能(AI)创建虚假的外貌、声音或个人资料来获取远程工作。除了可能雇佣不合格应聘者的风险外,这种行为还引发了对个人试图窃取公司商业秘密、在公司设备上安装恶意软件或从事其他颠覆活动的重大担忧。
一些骗子在视频面试中使用AI伪造自己的声音和形象。
这一趋势增加了雇主遭遇不合格员工表现不佳、网络攻击、敏感数据被盗或挪用资金的风险。
谨慎的招聘策略可以帮助雇主预防这些阴谋。
雇主最不愿看到的是雇佣了一个虚假身份的人——无论其目的是为了获得自己并不合格的工作,还是为了窃取数据或金钱,或是向公司设备安装间谍软件或勒索软件。如果招聘过程草率或不一致,公司很容易成为这类阴谋的受害者。2025年1月,联邦调查局(FBI)警告雇主,来自朝鲜的IT工作者正在渗透美国公司,以窃取敏感数据并勒索钱财,这构成了日益增长的威胁。
在线职位发布使得雇主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遍布全美的大量求职者,但也导致了这样的环境:一个职位发布可能会吸引数千份申请,这让招聘经理更难从中筛选出最佳人才。自2020年以来远程工作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因为这使得检测新员工在面试过程中是否伪造了自己的声音或形象变得更加困难。
风险降低策略
为了降低雇佣虚假身份人员的风险,雇主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尽可能依赖面对面面试;否则,使用实时视频,开启摄像头,并进行简单的中立真实性检查,比如转动头部、挥手或朗读随机选择的句子以检测叠加伪影;
进行多轮面试,提出与职位相关的问题,旨在引出具体细节;
设计面试问题,以引出有关应聘者位置和个人背景的具体细节(当然,要避免违反就业歧视法的问题);
仔细审查简历和申请材料,查找拼写错误、异常术语以及与公开资料不符之处;
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核实身份、工作授权、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并将成功验证作为录用的前提条件;
联系并核实应聘者的专业推荐人;
培训招聘经理识别视频面试中的警示信号(例如,唇形同步问题、异常照明或与音频不一致的延迟)。
讽刺的是,有AI工具可以帮助雇主识别虚假求职者,但雇主在使用这些工具时应谨慎,确保供应商尽职调查和人工审核。
雇主应确保任何筛选、背景调查和AI辅助工具的使用都符合适用的联邦、州和地方法律。这包括关于犯罪历史查询时间和程序的“禁止问箱”规则;背景调查披露、授权和预不利/不利行动程序;自动化决策规定;以及生物特征标识规则。此外,雇主可能希望将招聘政策和实践与信息技术安全和隐私专业人士协调一致。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