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防御与反制系统发展史:从“棕榈”到“冰破者”
快速阅读: TsNIRTI在导弹防御领域开展基础性研究,1967-1968年为UR-100导弹开发Palm对抗系统,1974年R-29导弹携Icebreaker对抗措施服役,后续项目聚焦低可观察性弹头等技术。
在这些初步测试之后,TsNIRTI认为这是导弹防御和对抗措施领域的“形成阶段”,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和探索性研究”以及研发项目。1967年至1968年间,实验室为UR-100系列导弹开发了Palm对抗系统;南方设计局(现为KB Pivdenne)为其R-36系列洲际弹道导弹开发了自己的Leaf系统。到1972年,负责对抗措施开发的TsNII-108第三部门重组为第一部门,然后在1987年重组为STC-4。同年,配备TsNIRTI开发的Birch对抗系统的RT-2P洲际弹道导弹服役;1974年,携带TsNIRTI的Icebreaker对抗措施载荷的R-29潜射弹道导弹也进入服役。与Willow、Cactus和Mole不同,这些项目的代号似乎代表了完整的对抗措施包,包括多种类型的系统,与特定武器系统配套使用。后续项目据称专注于低可观察性弹头涂层、重型诱饵和小型化主动干扰机。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