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Karpathy提出图像输入或成大语言模型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来源:szf
Karpathy提出图像输入或成大语言模型新趋势

快速阅读: 特斯拉前自动驾驶负责人、OpenAI联合创始人Andrej Karpathy提出,图像输入比传统文本输入更高效,可提升信息压缩率、表达丰富性和注意力机制优化,引发AI研究社区广泛讨论。

特斯拉前自动驾驶负责人、OpenAI联合创始人Andrej Karpathy近日在推特上评论了开源的DeepSeek-OCR论文,提出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观点:相比传统文本输入,图像作为大语言模型(LLM)的输入形式可能更加高效。这一观点在AI研究社区引发了关于模型输入方式未来演进方向的讨论。

Karpathy认为,当前广泛使用的文本token输入方式可能既浪费又低效,未来研究或许应该转向图像输入。他从几个维度阐述了图像输入相比文本输入的潜在优势。

首先是信息压缩率的提升。将文本渲染成图像后,可以用更少的视觉token传递更多信息。这是因为一个图像patch可以包含多个字符的信息,而在传统文本tokenization中,每个字符或子词都需要单独的token。在处理大规模上下文时,这种压缩可能显著提升模型效率,降低计算成本。

其次是信息表达的丰富性。图像输入天然支持加粗、颜色、字体大小、布局等视觉元素,这些格式信息在传统纯文本输入中要么丢失,要么需要通过额外的标记语言(如Markdown)来表示,后者又会增加token消耗。直接使用图像可以让模型更自然地理解文档的视觉结构和强调重点。

第三是注意力机制的优化空间。图像输入可以使用双向注意力机制,而传统的文本生成任务通常采用自回归的因果注意力。双向注意力能够让模型同时关注上下文的所有位置,通常能提供更强的理解能力。这种处理方式避免了自回归文本处理的一些固有限制。

Karpathy特别批评了tokenizer(分词器)的复杂性。他认为tokenizer是一个非端到端的历史遗留模块,引入了许多不必要的复杂性。例如,视觉上相同的字符可能因为来自不同Unicode编码而被映射到不同的token,导致模型对看似相同的输入产生不同的理解。去掉tokenizer直接处理图像,将使整个系统更加简洁统一。

从技术实现角度看,Karpathy的观点建立在视觉编码器已经相当成熟的基础上。Vision Transformer等架构已经能够高效处理图像输入,而DeepSeek-OCR等模型证明了视觉到文本的转换可以达到很高的准确率。将这种能力推广到所有文本处理任务,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不过Karpathy也指出了一个不对称性:虽然用户输入可以是图像,但模型输出仍需要保持为文本形式,因为生成逼真的图像仍然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意味着即使采用图像输入,模型架构仍需要支持文本生成,不能完全摒弃文本处理能力。

这一观点引发的讨论涉及多个层面。从效率角度看,如果图像输入确实能提高信息密度,在处理长文档和大规模上下文时将有明显优势。从统一性角度看,图像输入可以将文档理解、OCR、多模态问答等任务统一到同一框架下,简化模型架构。

但图像输入也面临挑战。首先是计算成本,虽然信息密度更高,但图像编码本身的计算开销可能抵消部分收益。其次是可编辑性,纯文本易于编辑和操作,而图像形式的”文本”在后续处理中会失去这种灵活性。第三是生态兼容性,现有的大量文本数据和工具链都基于字符/token表示,完全转向图像输入需要重建整个生态系统。

从研究方向来看,Karpathy的观点提示了一个有趣的可能性:随着视觉模型能力的提升,传统的”语言模型”可能演变为更通用的”信息处理模型”,其中文本只是信息的一种呈现形式,而非 唯一 的输入表示。这种转变可能模糊语言模型和多模态模型之间的界限。

DeepSeek-OCR论文成为这一讨论的契机,说明OCR任务已经从单纯的字符识别演变为更深层的文档理解。如果OCR模型能够准确理解各种格式和布局的文本,那么将所有文本任务都视为”视觉理解”任务在概念上是合理的。

Karpathy的自嘲——”得控制住不要立刻去开发只支持图像输入的聊天机器人”——既表达了对这一想法的兴趣,也暗示了实际落地的复杂性。这种激进的架构转变需要大量实验验证,证明其在各种任务上的有效性,同时解决上述提到的各种实际挑战。

从产业应用角度看,即使图像输入最终被证明更优,过渡也会是渐进的。更可能的路径是混合模式:在需要保留视觉格式信息的场景使用图像输入,在需要灵活编辑和组合的场景使用文本输入。这种混合策略可以兼顾两种方式的优势。

总体而言,Karpathy的观点提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挑战了文本token作为语言模型标准输入的固有假设。无论这一愿景是否完全实现,它都为思考模型输入表示的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可能催生新一代更高效、更统一的AI架构。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

你可能还想读

拉夫劳伦推出AI购物体验,个性化服务引领未来时尚

拉夫劳伦推出AI购物体验,个性化服务引领未来时尚

快速阅读: 拉尔夫劳伦与微软合作推出AI对话购物工具“Ask Ralph”,提供个性化风格灵感,强调技术应提升品牌体验而非目的本身,展现AI个性化体验趋势。 9月,拉尔夫劳伦(与微软合作)发布了“Ask Ralph”,这是一款被描述为“由人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荣耀转型AI终端生态公司,方飞详解1 x 3 x N战略

荣耀转型AI终端生态公司,方飞详解1 x 3 x N战略

快速阅读: 荣耀董事长吴晖宣布转型为AI终端生态公司,提出1 x 3 x N战略,涵盖HONOR AI Connect平台及多项赋能措施,推动AI场景化落地,涉及教育、家居、健康等多领域。 感谢IT之家网友 風見暉一 的线索投递! IT之家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微软Photos推AI绘图与智能重塑新功能

微软Photos推AI绘图与智能重塑新功能

快速阅读: 微软在其Photos应用中推出AI驱动的Restyle Image和Image Creator功能,前者可智能重塑照片风格,后者能根据描述生成高质量图像,均支持隐私保护,旨在提升图像创作体验。 微软近日在其 Photos(照片)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创业大赛启动 全球招募火热进行中

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创业大赛启动 全球招募火热进行中

快速阅读: 网易传媒启动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创业大赛,聚焦AI新技术与应用,设三大赛道,面向A轮前团队,奖金总额100万元,提供多维指导与资源支持。 2025年10月22日,网易传媒正式启动 “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创业大赛”,面向全球创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谷歌量子芯片Willow实现可验证量子优势,性能超13000倍

谷歌量子芯片Willow实现可验证量子优势,性能超13000倍

快速阅读: 谷歌发布量子芯片Willow,成功运行“量子回声”算法,实现首个可验证的量子优势,比超级计算机快13,000倍,为新药研发和材料科学开辟新途径。 继量子计算研究团队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谷歌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地时间10月2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马斯克宣布Cybercab与Optimus V3明年投产,聚焦AI与机器人

马斯克宣布Cybercab与Optimus V3明年投产,聚焦AI与机器人

快速阅读: 特斯拉发布2025年Q3财报,营收创新高但利润下滑;马斯克强调AI与机器人业务,FSD14.1更新,Cybercab明年投产,Optimus V3明年一季度亮相。 北京时间10月23日,特斯拉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微软Windows 11 Copilot如何卸载

微软Windows 11 Copilot如何卸载

快速阅读: 微软宣布Windows 11更新,引入Copilot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助手,实现文本语音互动、指导支持及代理操作。此举虽与谷歌等公司类似,但引发部分用户隐私担忧,微软已调整部分AI功能计划。 上周,微软宣布了一系列更新,使每一台W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NEXCOM推出新平台,加速AI洞察

NEXCOM推出新平台,加速AI洞察

快速阅读: NEXCOM,总部位于中国台湾,自1992年成立以来,通过其NCS部门提供涵盖网络安全、SD-WAN、5G uCPE等领域的先进平台,助力企业构建可靠、可扩展的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未来连接技术发展。 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中国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