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加大无人机生产应对中国威胁,投资14亿美元
快速阅读: 台湾研发NCSIST腾云2号、剑翔及信天翁II型无人机,提升ISR能力和精确打击,剑翔可压制解放军防空,信天翁II增强海上监控,配合T-Dome整合防御系统,应对中国军事压力。
三个系统展示了这一轨迹。NCSIST腾云2号是一种类似收割者大小和角色的MALE级无人机,已经展示了自主起降、网络控制和实时影像功能。官方称其续航时间约为24小时,服务上限接近25000英尺,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为台湾提供了持久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能力以及初步的精确打击选项。
在战术层面,车载发射的NCSIST剑翔是一种专为压制解放军防空而设计的反辐射巡飞弹。这种三角翼、推进螺旋桨的设计可以定位敌方发射器,也可通过光电和惯性制导进行引导,能够对沿海、海上或内陆雷达站实施集群攻击。公开资料显示,其射程约为1000公里,将拒止效应延伸至威胁范围深处。
为了提高海上领域意识,信天翁家族发展成为信天翁II型,结合了更长的续航时间和改进的有效载荷。早期型号提供约12小时的续航时间和超过180公里的射程,配备有光电/红外传感器用于目标获取和战斗损伤评估。新版本增加了更大的射程和续航时间,并配备了合成孔径雷达,用于大范围海域监视,这对台湾的海岸导弹部队和巡逻力量是一个有用的补充。
这些无人机融入了台北加强传感器到射手链接的努力。腾云2号作为高端ISR和打击节点,信天翁II维持海事情景并为分散单位中继通信,剑翔通过猎杀雷达为有人或无人射击器打开受保护的空域。这与新的T-Dome整合努力相辅相成,旨在融合防空和反无人机资产以提高杀伤率,并保护移动发射器和机场免受饱和攻击。
政策理由与硬件一样重要。台北正在从军事无人机中淘汰中国产电子元件,并强制国内组装,以降低破坏和后门风险,确保战时持续供应,并向担心中国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开放出口选项。政府指导方针针对GPS芯片、传感器、飞行控制器和数据链路,而行业组织表示,当地制造商现在可以满足更大的订单。美国对华无人机的限制也在为台湾的清洁来源设计创造潜在市场。
中国已在台湾海峡中线飞行大型战斗机和无人机编队,进行了包围演习,并增加了海军巡逻,迫使台北在保持战备的同时节省弹药。政府对此回应是增加国防开支,并投资于不对称系统,以复杂化解放军的规划并提高胁迫成本。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