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研究警告:频繁使用ChatGPT削弱儿童认知能力
快速阅读: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频繁使用ChatGPT等AI工具可能削弱青少年大脑连接性,降低创造力,形成“认知债务”。2024年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26%的美国青少年使用ChatGPT做作业,较上年翻倍。专家呼吁家长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一项研究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使用对年轻人认知影响的担忧。研究发现,频繁依赖像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会削弱大脑的连接性,降低创造力,并形成“认知债务”——将思考外包的习惯。根据2024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26%的美国青少年使用ChatGPT完成家庭作业,这一比例是上一年的两倍。研究人员警告家长,在孩子求助于人工智能工具之前,应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考。
这项新研究提醒人们,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究竟将多少思维活动交给了机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一项初步研究发出警告,频繁使用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可能会悄悄削弱大脑的认知参与度,尤其是在年轻用户中。
新的家庭作业助手可能做得太多
从解决数学问题到撰写论文,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已成为数百万学生无形的同班同学。根据2024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13至17岁的美国青少年中有26%承认使用ChatGPT做作业,这个数字比前一年翻了一番。现在,近80%的青少年对这种聊天工具有所了解。虽然技术熟练的青少年在人工智能中找到了快速的问题解决者,家长也认可其教育潜力,但研究人员警告称,这种日益增长的依赖可能会带来认知成本。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科学家纳塔利娅·科斯米娜博士在接受CNBC Make It采访时说:“今天使用这种工具的便利将在未来付出代价,而且很可能这种代价会被累积起来。”
人工智能影响下的大脑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这项仍在同行评审中的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依赖的神经学效应。研究人员将54名年龄在18至39岁之间的参与者分为三组:一组使用ChatGPT撰写文章,一组依赖搜索引擎,另一组则完全独立工作。通过使用脑电图(EEG)跟踪大脑活动,研究团队测量了每组在写作过程中的大脑网络连接程度。结果显示,仅凭个人知识工作的参与者表现出最强和最广泛的大脑连接。使用搜索引擎的参与者显示中等程度的参与,而使用ChatGPT的参与者记录到最弱的神经耦合,研究人员将其描述为“随着外部支持增加,大脑连接系统性下降”。
简而言之,参与者从人工智能那里获得的帮助越多,他们的大脑在连接想法和保留信息方面的工作就越少。研究还发现,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的用户对自己的作品拥有较低的所有权感,并且几分钟后难以回忆起自己的文章内容。
认知债务与创造力下降
研究人员将这种模式称为“认知债务”——相当于从未来的思考能力中借贷。通过依赖人工智能获取短期便利,用户可能面临长期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推理能力的衰退。科斯米娜解释说,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依赖可能导致“批判性思维的重大问题”。她警告说,儿童尤其容易受到影响,因为他们的认知系统仍在发展中。“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限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需要更多机会进行批判性和独立思考。”丹佛大学的儿童心理学专家皮永金博士也在CNBC Make It的报道中提到这一点。
除了学习之外:情感和隐私问题
风险不仅限于认知层面。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孩子们倾向于将机器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和意图。由于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以流利、共情的方式回应,孩子们可能会开始建立依恋关系或过分重视算法的反馈。“这些社交机器人简单的表扬真的可以改变他们的行为。”金博士说道。
隐私也是一个问题。许多孩子可能并不完全理解他们在聊天机器人中输入的内容会被存储、分析或用于模型改进。科斯米娜强调了“技术卫生”的重要性,敦促家庭培养人工智能素养和计算机素养,以安全、负责任地使用这些工具。
面对人工智能原生代及其未来
联邦贸易委员会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已经开始调查像OpenAI、Alphabet和Meta这样的公司如何处理聊天机器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对此,OpenAI宣布将推出儿童安全版ChatGPT界面,配备家长控制功能和改进的年龄验证特性。然而,专家们认为单靠监管无法替代家长的意识。随着首批“AI原生代”成长,长期的心理和神经影响仍不确定。“现在还太早,我们还不知道长期使用会产生什么后果,”Kosmyna表示,“但我们已经看到深度抑郁、AI相关精神病和情感疏离的案例,这非常令人担忧。”
对于家长来说,专家建议采取三个关键步骤来应对这一新的数字环境:
– 鼓励独立思考:在求助于AI工具之前,让孩子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 监控对话:注意孩子与聊天机器人交流的内容。
– 讨论AI的工作原理:解释聊天机器人并不“知道”事物,它们是基于数据预测回应。
正如Kosmyna所说:“首先自己掌握这项技能。即使不是专家,了解过程也有助于发现错误并支持批判性思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虽初步,却开启了一场关于便利性带来的心理代价的紧迫讨论。如果孩子们在一个思考可以外包的世界中长大,他们还会学习如何与思想斗争吗?还是让机器代劳?目前,科学家们的观点很明确:在ChatGPT时代培养敏锐思维的最佳方式可能是让他们在没有它的帮助下思考。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