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Max Park用维多利亚缝纫机重塑AI哲学
快速阅读: 设计师马克·帕克将古董缝纫机改造成“无处提示”人工智能系统,挑战技术与人类价值观念,融合旧技术和新科技,倡导更人性化的人工智能发展。
通常提到人工智能,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流线型服务器和闪电般的处理速度。然而,设计师马克·帕克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他的项目“无处提示”将一台古董辛格踏板缝纫机改造成一个引人深思的人工智能系统,挑战我们对技术、劳动和人类价值的固有观念。
该项目的名字和灵感来源于威廉·莫里斯1890年的乌托邦小说《来自无何有之乡的消息》,该小说构想了一个反工业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工艺和艺术成为文明的支柱。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人物,不仅是著名的纺织品设计师,还是一位诗人、作家和社会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人们应该在美的享受中生活,而不是被机械化所奴役。
设计师马克·帕克的作品代表了旧技术和新技术的奇妙融合。他改造了这台古董缝纫机,使脚踏板为计算机供电,而非驱动针线穿过布料。透明的顶盖展示了现代计算组件如何融入古老的框架内,形成了一种跨越时代的人类创新对话。
这台人工智能机器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外形,还在于其非传统的动力源。与主流的语言模型不同,帕克的系统专门训练于与威廉·莫里斯及其哲学相关的数据上。手动操作与输出之间的联系创造了一种有意的摩擦,与当代人工智能界面的即时满足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与机器的物理互动迫使用户在交互过程中投入体力,将原本被动的人工智能消费体验转变为积极的身体实践。每个问题或提示都需要用户踩动踏板,创造出一种节奏,反映了工匠与其工具之间的关系。
帕克的创作动机源于他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观察,注意到科技行业对速度、自动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关注,这些目标与莫里斯设想的世界理想背道而驰。他的项目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威廉·莫里斯今天还在世,他会如何建议我们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设计师还制作了一个便携版本的概念作品——一个手摇箱,他将其带到了威廉·莫里斯画廊的讨论中。这个较小的版本使人工智能能够直接参与关于莫里斯遗产及其对当代技术辩论相关性的对话。帕克强调,“无处提示”并不是一个实际的产品原型,而是一件批判性或推测性的设计作品。其目的是促使人们思考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接近人工智能的发展,优先考虑人类价值观和可持续实践,而不是单纯的效率和规模。
在这个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环境影响、劳动力替代和权力集中等问题日益关注的时代,帕克的项目来得恰逢其时。通过将人工智能扎根于手工技艺和体力劳动的物质世界,帕克创造了一个强有力的隐喻,倡导更加深思熟虑、以人为中心的技术发展方法。通过这种维多利亚时代工艺与尖端人工智能的巧妙结合,帕克证明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不必遵循既定路径。他的工作表明,我们可以设计出尊重人类自主权、需要有意义的参与并反映超越单纯计算能力的价值观的人工智能系统。
帕克的项目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替代途径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视角。在一个越来越自动化的时代,“无处提示”提醒我们,技术应当促进人类的繁荣,而不仅仅是取代人类的参与。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