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军部署光纤连接无人机对抗乌克兰无人艇
快速阅读: 船载多旋翼无人机发射系统,通过光纤控制实现抗干扰实时成像,应对无人艇威胁,确保船只安全。
该系统围绕安装在船甲板上的炮塔构建,炮塔正面有多个密封开口。每个开口由一个向下开启的盖子覆盖,盖子下方是一个朝向开口的传送带。传送带上装有插座或夹具,用于牢固地固定多旋翼无人机,这些装置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多旋翼无人机的一部分,能够相互锁定形成稳定结构。当检测到威胁时,例如接近的无人艇,船载系统会激活相应数量的开口,使传送带将无人机送至盖子上,以便立即发射,同时通过光纤电缆与船只保持连接。这一过程实现了直接且抗干扰的控制和实时成像,无需依赖无线电频率。
光纤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短程无人机防御中的常见弱点,如无线电频率(RF)干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欺骗及近距离机动时可能出现的通信延迟。通过光缆而非无线信号传输指令和视频,操作员能维持稳定的连接和实时视觉反馈,不受宽带RF干扰的影响。物理连接还设定了船只周围的定义操作范围,防止失控或外部信号劫持。使用时,多旋翼无人机可以在船体旁悬停,监测浮动障碍物或缓冲器附近的区域,观察尾流以发现可能的跟踪船只,或在船头前方低空飞行,检测雷达可能无法捕捉的小型低轮廓威胁。该系统旨在与舰船的作战信息中心(CIC)集成,将瞭望哨、光电/红外(EO/IR)传感器和水面搜索雷达的数据链接起来,支持协调的情境感知和防御。
名为“船载多旋翼无人机发射装置”的系统旨在即使在长时间部署期间也能保持无人机的操作状态。密封炮塔保护存储的无人机免受天气、盐腐蚀和甲板振动的影响,确保随时可用。夹具和传送带机制确保在船移动时牢固固定,在发射时平稳释放,防止物理干扰,如叶片碰撞或电缆缠绕。光纤链路提供了一个安全且无干扰的通道,用于传输命令、遥测和图像,这在高电磁活动或故意干扰条件下尤为重要。每架无人机的操作范围自然受限于连接线的长度,确保其活动在船只的即时防御范围内。因此,该概念实现了持续的局部监控,并可部署无人机追踪和评估潜在威胁,如无人艇或低空目标。
该专利的提出时机与俄罗斯试图有效应对乌克兰无人水面舰艇(USVs)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威胁相吻合,自2022年以来,乌克兰无人水面舰艇显著影响了黑海的海军行动。乌克兰从2022年底开始使用USVs,发起了一系列攻击,包括2022年10月29日塞瓦斯托波尔袭击、2022年11月新罗西斯克港打击以及随后的海上行动。值得注意的事件还包括2023年5月24日对俄罗斯情报船伊万·赫尔斯号的攻击,2023年7月17日“海婴”打击导致刻赤大桥受损,2023年8月4日对登陆舰奥列涅戈尔斯科耶·戈尔尼亚克号的袭击,以及2024年2月登陆舰谢扎尔·库尼科夫号的沉没。其他案例涉及2023年8月5日油轮西格号受损和2023年9月14日萨姆级气垫船失能,进一步的事件表明可能存在布雷或间接USV活动,如帕维尔·德日达文号的损失。
随着时间推移,乌克兰海上无人机从基于小型喷气滑雪艇的原型发展成为具有扩展射程、载荷能力和通信弹性的专用军事设计。例如,Magura V5配备320公斤战斗部,最高时速超过40节,作战半径约450海里,使用无线电中继和卫星通信系统进行控制。“海婴”大型变种由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操作,可携带最多850公斤炸药,对桥梁和两栖舰艇等加固目标显示出有效性。截至2024年底,乌克兰工程师引入了改进措施,允许USVs部署空中无人机、发射未制导火箭,甚至发射改装的空对空导弹,如R-73和AIM-9响尾蛇,据报道用于对抗黑海上空的俄罗斯直升机和飞机。
2023年,乌克兰武装部队成立了第385独立海军无人机旅,将这些努力制度化。俄罗斯采取的反制措施包括在塞瓦斯托波尔和新罗西斯克等关键港口安装多层次防御屏障,将舰艇转移至较为隐蔽的基地,并持续部署巡逻艇和直升机进行水面监控。电子战部队负责干扰乌克兰无人水面舰艇的通信和导航系统,而舰船人员则通过在船体上安装轮胎、网和链条等临时保护措施来减轻直接打击造成的损害。尽管这些措施降低了风险,但并未完全消除威胁,因为即使一次成功的无人水面舰艇攻击也可能造成不成比例的损害。因此,莫尔曼斯克北极大学系统获得的专利技术适应了这一广泛的防御框架,提出了一种能够在电子干扰条件下检测、监测并可能对抗无人威胁的自给平台。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