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用维多利亚缝纫机重塑AI哲学
快速阅读: 设计师马克·帕克将古老辛格缝纫机改造成名为“Prompting Nowhere”的人工智能系统,结合莫里斯的反工业化理念,通过脚踏驱动计算,强调体力劳动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挑战现代AI发展路径。
通常提到人工智能时,人们脑海中会浮现出光滑的服务器和闪电般的处理速度。然而,设计师马克·帕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他的项目“Prompting Nowhere”将一台古老的辛格脚踏缝纫机转变为一个引人深思的人工智能系统,挑战我们对技术、劳动和人类价值观的假设。
该项目的名字和灵感来源于威廉·莫里斯1890年的乌托邦小说《来自无处的消息》,该书描绘了一个反工业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工艺和艺术成为文明的支柱。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人物,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纺织品设计师,还是一位诗人、作家和社会主义思想家,他相信人们应该在美的享受中生活,而不是被机械化所奴役。
设计师马克·帕克的作品代表了旧技术和新技术的奇妙融合。他改造了这台古董缝纫机,使脚踏板驱动计算机工作而非推动针线穿过布料。透明的顶盖展示了现代计算组件如何嵌入古老框架中,形成了一种跨越时代的人类创新对话。
这台人工智能机器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外观,还在于其非常规的动力来源。与主流的语言模型不同,帕克的系统专门训练于与威廉·莫里斯及其哲学相关的数据上。通过脚踏操作将体力劳动与输出联系起来,这种设计有意制造出一种与当代人工智能界面即时满足感截然相反的摩擦。这种与机器的身体互动迫使用户在交互中投入体力,将通常的被动AI体验转变为一种积极的、身体参与的实践。每个问题或提示都需要用户踩动踏板,创造出一种节奏,类似于手工艺人与其工具的关系。
帕克的动机源自他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观察,注意到科技行业对速度、自动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关注创造了一个与莫里斯理想世界完全不同的环境。他的项目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威廉·莫里斯今天还在世,他会如何建议我们应对由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设计师还制作了一个便携版本的概念,形式为一个手摇箱,他在威廉·莫里斯画廊的讨论中带来了这一作品。这个较小的版本允许AI直接参与到关于莫里斯遗产及其对当代技术辩论的相关性讨论中。帕克强调,“Prompting Nowhere”并非旨在成为一个实际的产品原型,而是一件批判性或推测性的设计作品。它的目的是促使人们反思我们可能以何种不同的方式接近AI的发展,优先考虑人的价值和可持续的做法,而不是纯粹的效率和规模。
该项目在一个关键时刻到来,当人们对AI的环境影响、劳动力替代和权力集中等问题的关注达到主流意识时。通过将人工智能扎根于手工和体力劳动的物理世界,帕克创造了一个有力的隐喻,倡导更加深思熟虑、以人为本的技术发展方式。通过维多利亚时代的工艺与尖端AI的巧妙结合,帕克证明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不必遵循既定路径。他的作品表明,我们可以设计出尊重人类能动性、需要有意义的参与并反映超越单纯计算能力的价值观的AI系统。
帕克的项目提供了对AI发展替代途径的有力视角。在这个日益自动化的时代,“Prompting Nowhere”提醒我们,技术应当服务于人类的繁荣,而不是完全取代人类的参与。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