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展示新型防空系统,俄式设计本土化生产
快速阅读: 朝鲜新型Pantsir-NK防空系统采用履带式八轮底盘,配备两组共十二枚导弹及雷达,专为低空威胁设计。系统借鉴俄制Pantsir,简化设计利于多变地形操作,强化本土防空网络。
Pantsir-NK以其履带配置脱颖而出,不同于朝鲜早期的轮式防空车辆,例如Tor-NK。该系统安装在八轮底盘上,似乎配备了两个发射器,每个发射器装载六枚导弹,总计十二枚,以及位于后部的雷达系统。如同俄罗斯的Pantsir,它可能旨在保护装甲编队和重要设施免受无人机、直升机和低空飞行器的威胁。与集成了导弹和双30毫米火炮的俄罗斯Pantsir-S1不同,朝鲜版本目前完全依赖导弹拦截器。这种简化设计或许能使其在多变地形中更容易维护和操作,但同时也牺牲了对抗多重威胁时的火力强度。
像该国许多其他军事装备一样,Pantsir-NK的底盘设计似乎借鉴了现有的朝鲜履带平台,如Pukguksong-2弹道导弹发射车和M-1989或Juche 107自行火炮系统。重复利用现有生产线可以允许平壤削减制造成本,同时确保车辆舰队间的零件兼容性。其总体设计和布局紧密模仿了俄罗斯当前正在开发的概念,即履带式Pantsir模型正逐步取代老旧的2K22 Tunguska车辆。金正恩在其演讲中提到的人工智能技术表明,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可能会被整合到Pantsir-NK的瞄准或雷达系统中,提高对抗无人机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反应速度。如果Pantsir-NK投入生产,它将填补便携式防空系统与朝鲜远程地对空导弹阵地之间的明显作战空白,有助于构建更为完整的多层次防御体系。
自1950年代以来,平壤逐步建立了一个由高射炮、地对空导弹和雷达系统组成的密集防御网络。在早期几十年里,其防御主要依赖苏联提供的设备,如S-75 Dvina、S-125 Pechora和S-200 Angara,辅以大量23毫米、37毫米和57毫米火炮。随着时间推移,朝鲜开始生产自己的便携式导弹版本,如Strela和Igla,逐渐转向国内制造。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升级增加了移动性和抗干扰能力,而2010年代推出的Pon’gae-5(闪电-5)和Pon’gae-6(流星-1-2)标志着向更长距离、雷达制导导弹系统的转变。尽管存在技术限制,这一稳步发展仍使朝鲜的防空网络成为亚洲最为分层和冗余的之一。
如今,这一网络覆盖陆地、海洋和空中。在地面,Pon’gae-5和Pon’gae-6提供远程覆盖,而新系统如Pantsir-NK和各种便携式导弹则针对低空威胁。在空中,朝鲜正在测试其首架基于Il-76运输机改装的预警机,配备大型固定雷达穹顶,未来可能与地面导弹阵地联网。海上,平壤海军也开始整合类似技术。2024年公布的Choe Hyŏn级驱逐舰搭载了海军版Pantsir系统(可能是Pantsir-ME),配有短程导弹、双30毫米火炮和现代雷达套件。较小的Amnok级护卫舰也采用了类似的导弹和火炮防御组合。这些升级显示出努力标准化各军种的防空系统,将雷达、指挥和交战网络统一到单一的操作框架下。
Pantsir-NK的亮相还反映了朝鲜与俄罗斯之间不断扩大的军事和工业伙伴关系。过去两年中,平壤已成为莫斯科的主要弹药供应商,每月运送约20万至26万发炮弹,并据报道转移了KN-23和KN-24等短程弹道导弹。数千名朝鲜士兵和劳工人员也被部署到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协助战时后勤和建设。作为交换,俄罗斯据信提供了防空系统、导弹技术和其他军事支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于2024年6月签署,正式确认了这种合作,承诺相互提供防御援助和技术合作。
这一不断壮大的联盟伴随着频繁的外交交流和联合活动。2025年10月初,俄罗斯政府的一架飞机短暂访问了平壤,此前在莫斯科举行的仪式上,两国国防部长共同揭幕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在二战期间与苏联军队并肩作战的朝鲜游击队。这些举动加上实质性的军事合作,表明两国关系已经超越了象征意义。新型“铠甲-NK”系统体现了这一趋势:这是一种明显受到俄罗斯设计影响的朝鲜系统,但已适应本地生产和操作需求。这也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冷战时期如何得益于苏联的帮助,开始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