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采用澳大利亚激光武器应对俄罗斯无人机威胁
快速阅读: 澳大利亚开发的“阿波罗”激光武器系统,每分钟可摧毁20架无人机,成本低廉,已被西欧北约国家采购,用于防御俄罗斯无人机威胁。
澳大利亚正在帮助世界进入《星球大战》风格的战斗时代。一款由堪培拉制造的激光武器即将成为北约对抗敌方无人机的最新前线防御工具,据专家称,这项技术可能会改变未来战争的面貌。
这款高功率激光武器被昵称为“阿波罗”,以希腊光之神命名,每分钟可摧毁多达20架无人机,每次射击成本仅为1美元,比传统导弹或火炮更快且更经济。
近几周来,俄罗斯无人机多次侵入欧洲领空。Electric Optic Systems (EOS) 告知ABC,一个西欧北约国家已经购买了这项澳大利亚技术以加强其空中防御能力。“战争方式发生了范式转变,特别是在乌克兰,这种变化是由无人机驱动的,”EOS首席执行官安德烈亚斯·施韦尔告诉ABC。“一架无人机的成本约为1000美元,而击落这架无人机所需的导弹成本却高达50万美元。”
“这正逐渐变成一场经济战争,对于防御者来说,唯一的选择是找到更便宜的解决方案来摧毁这些无人机。这就是激光武器发挥作用的地方。”该激光武器通过“热毁伤”来消灭无人机,利用电力加热目标,用光粒子烧穿结构直至熔化、点燃或爆炸。
尽管激光武器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湿度、雨、雾或尘埃可能影响其准确性,射程有限,且不如火炮坚固,无法像导弹那样穿越地形或山丘攻击目标——但它们仍被视为重要的防御工具。“确实有科幻色彩,但它们可能不像《星球大战》中的激光那么壮观,”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RUSI)高级航空力量和技术研究员贾斯汀·布朗克在接受ABC采访时说。“与我们在视频游戏和电影中长大的经历相比,激光武器的相对静音可能让一些人感到失望。”
“与其立即蒸发目标,激光武器会先造成损害并开始燃烧,最终导致无人机解体或减速。”基辅居民对新武器的到来表示感谢,这些武器将有助于抵御俄罗斯在战争中的进攻。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持续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使得美国制造的爱国者防空系统的到来显得尤为迫切。俄乌战争及加沙冲突加速了快速、低成本防空武器的需求增长。莫斯科近期向乌克兰乃至波兰领空发射了数百架无人机,加剧了欧洲的担忧,北约成员国警告称,莫斯科的行为可能导致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直接武装冲突。
“使这项技术尤为紧迫的是战场无人机使用规模以及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当前战争中使用的一次性攻击无人机的数量,”布朗克先生说。“与几年前相比,欧洲现在对负担得起的短程防空系统的需求有了更大的认识,这些系统能够击落无人驾驶飞行器。”
北约发言人表示,联盟“不断寻找能够加强我们共同安全的创新,包括新的反无人机防御手段”。施韦尔博士表示,西方国家意识到,他们不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数以千计的昂贵导弹,因为乌克兰的库存正在耗尽。每套爱国者防空系统及其弹药价值约15亿美元。
虽然其他武器如导弹、火箭或火炮每分钟可摧毁最多5个目标,但激光武器每分钟可击落20架无人机,射程达6公里,并能直接向上射击,这是传统武器往往无法做到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觉得需要这些系统作为第一步,以保护其关键基础设施,包括机场、空军基地和核电站,”施韦尔博士说。“我们看到了乌克兰蜘蛛网攻击对数千公里外的数十亿美元资产造成的损害,这对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是一个信号,即使像澳大利亚这样远离前线的国家也需要保护其资产。”
包括俄罗斯、中国、英国、德国和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开始研发自己的激光防空系统。施韦尔表示,高能激光武器将成为防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波罗”与以色列备受期待的“Iron Beam”激光系统相提并论,后者预计将在以色列军队中部署。
铁束系统旨在与以色列著名的铁穹导弹防御系统协同工作,拦截并摧毁包括无人机和火箭在内的短程威胁。这些威胁因体积小、成本低而难以通过昂贵的导弹有效应对。国防分析人士表示,澳大利亚的100千瓦系统在功率上与其相当。
每套澳大利亚激光武器系统的成本为数千万美元,预计将在未来18个月内交付给未公开的北约国家。“乌克兰人多次请求我们提供激光武器,我们预计还将向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客户销售,包括中东和远东地区,”施韦尔博士说。
“就成本而言,如果客户订购十几套,单价将降至每套不足3000万美元,这与主战坦克的价格相当。”北约国家将在两年内获得该武器装备。
自1980年代起,EOS公司就开始研发激光武器,当时该公司与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合作,该计划源于政府间协议。那时,EOS是一家政府所有的研究机构。现在,它是美国以外唯一一家能够从地面摧毁太空目标(包括卫星)的公司。
施韦尔博士表示,这项技术的研发初衷是考虑如何保护欧洲领土不受中国或俄罗斯从太空监视的影响。“如何从地面使这些卫星失明甚至永久失效,已成为极其重要的问题,”他说。“谁先击毁对方的卫星群,谁就能赢得冲突,因为那时将不再有监视、情报或通信能力:战斗将退回到使用炮弹和剑的传统方式。”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