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情报称中国民用渡轮扩展具军事用途,加剧台海入侵担忧
快速阅读: 卫星图像显示,解放军已将逾30艘渡轮纳入训练,计划至2026年增建70艘,增强两栖作战能力,可能对台湾构成威胁。美国和台湾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将影响未来冲突规则。
卫星图像证据证实,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已将这些船只纳入训练周期。在2022年的大规模演习中,观察到超过30艘渡轮与解放军海军两栖部队协同作业,直接演练了在简易海岸线上的登陆行动。熟悉情报报告的消息来源透露,目前中国多个造船厂正在建造超过70艘额外的渡轮,预计于2026年完工,这一时间表与中国更广泛的军事现代化目标紧密相连。
这些船只的设计特点使其具有战略意义。与传统滚装船不同,这些舰船配备了加固的艏门、用于浅水操作的压载系统以及可快速从民用转为军用角色的模块化配置。这种灵活性使中国在两栖运输能力上远超当前解放军海军专用登陆舰艇的数量,可能在冲突初期就对台湾的海岸防御构成压倒性优势。
美国官员警告称,民用与军用资产之间的界限模糊可能会在未来交战规则上造成复杂性。如果在战时被征用,即使由平民船员操作,这些渡轮也将成为合法的军事目标。五角大楼规划者认为这是中国更广泛军民融合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动员国家庞大的商业基础设施来填补关键的军事缺口。
台湾防务领导人将渡轮扩展视为中国强制性战略的直接体现。台北国防部长期警告称,中国造船规模的庞大对台构成了无法通过传统海军力量平衡对抗的威胁,迫使台湾依赖沿海导弹发射架、快速攻击艇和无人机群等不对称能力来抵御两栖登陆。
然而,中国官方分析人士坚称,渡轮建设主要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物流现代化,特别是岛屿间贸易。他们认为西方过度解读正常的商业造船活动为军事准备。但这些船只的时间安排、规模和技术规格表明,中国有意将其两栖作战需求融入民用船队。
入侵前景仍是美国防务规划者的主要担忧。解放军正在发展所谓的“联合岛屿登陆战役”理论,设想在多个领域同时发动攻击以孤立并瘫痪台湾,随后发起两栖突击。能够运载坦克、火炮和后勤车辆的渡轮将在建立滩头阵地后维持攻势中发挥关键作用。台湾海峡的地理特点增加了紧迫感:最窄处仅130公里宽,意味着中国可以在几小时内发出行动信号。
美国印太司令部多次警告,中国军队正朝着本十年末夺取台湾的能力努力,有估计认为最早可能在2027年出现风险窗口。双用途渡轮的加速建设表明,解放军正在解决其长期以来的操作空白之一:跨海移动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两栖运输不足。通过增加民用渡轮以补充军事运输船,中国可以迅速调动战斗力,测试台湾在战争初期抵抗入侵的能力。
对于美国而言,情报发现引发了关于时间线的战略辩论。高级防务官员此前警告,中国可能在本十年末具备可信的台湾入侵能力。渡轮建设的激增加上持续的海军扩张,可能会加快这一预测,留给美国和台北加强威慑的时间越来越少。
作者:Alain Servaes – 《陆军识别》主编
Alain Servaes是一位前步兵非委任军官,《陆军识别》的创始人。他在国防新闻行业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提供关于军事装备、北约行动及全球国防工业的专业分析。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