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打击AI音乐滥用,新政策保护艺术家权益
快速阅读: Spotify宣布新政策,打击AI音乐模仿与垃圾信息,明确标注AI生成音乐,保护艺术家权益,提升用户体验。
Spotify 正在推出关于人工智能音乐的新政策。新政策旨在打击模仿和垃圾信息,并将明确标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这一举措旨在保护艺术家和用户免受人工智能滥用的影响。
Spotify 在今日宣布,将对其平台上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实施几项政策变更。这些变更不仅帮助人们了解歌曲是否由人工智能制作(或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人工智能),还对抗音乐领域的人工智能滥用问题。
Spotify 指出,打击垃圾信息并不是新鲜事,公司已为此努力超过十年。然而,人工智能显著加剧了这一问题。在过去一年里,Spotify 称已从其服务中移除了超过 7500 万首“垃圾”曲目。
以下是 Spotify 平台即将实施的变化:
– **打击模仿**:首先,Spotify 将移除未经原艺术家许可而模仿其声音的音乐,无论内容是否由人工智能制作。这包括上传者冒充原艺术家或以“人工智能版本”自居的情况。此外,如果元数据或信用信息未标明艺术家,但包含的声音“明显是某位艺术家的确切声音”,且未获该艺术家许可,也将被移除。
– **新的垃圾信息过滤系统**:由于 Spotify 根据歌曲播放次数向艺术家支付报酬,因此诈骗者试图利用这一点获利。公司解释说,借助人工智能,“大量上传、重复、搜索引擎优化欺骗、人为缩短曲目时长和其他形式的垃圾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这不仅稀释了真实艺术家的版税池,也分散了对他们的关注。因此,Spotify 引入了一种新的音乐垃圾信息过滤系统,自动识别并标记从事这些行为的上传者和曲目,停止推荐这些内容。该系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谨慎推出,以免误罚无辜上传者。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标签系统**:Spotify 认识到许多听众希望了解所听歌曲的信息,但目前没有可靠的方法确定歌曲是否使用了人工智能。因此,公司正在帮助制定一项行业标准,即在音乐版权中披露人工智能使用的 DDEX 标准。艺术家必须清楚地说明人工智能在其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角色,包括人声、乐器演奏和后期制作。Spotify 强调,此举并非惩罚负责任使用人工智能的艺术家,或因披露信息而降低排名,而是为了增强信任。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