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电磁弹射成功,多型战机完成首飞训练
快速阅读: 中国海军宣布,福建号航空母舰上的J-15T、J-35和KongJing-600成功完成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标志中国航母技术重大突破,提升了远洋作战能力和舰载机编队的作战效能。
北京,9月22日(新华社)——中国海军周一宣布,舰载机J-15T、J-35和KongJing-600在福建号航空母舰上成功完成了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训练。
训练的成功表明,中国首艘国产电磁弹射型航母已具备电磁弹射发射和回收能力,标志着中国航母发展取得新突破。海军表示,这次训练验证了中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和拦阻系统与多型飞机的良好兼容性。这意味着福建号已初步具备全甲板作战能力,为多种舰载机编入航母战斗群铺平了道路。
中国航空学会舰载机分会主任韩伟、海军航空大学教授韩伟表示,此次成功将为开展远洋作战行动及加速海军战略转型,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海防卫提供重要支持。J-15T、J-35和KongJing-600三种机型在中国于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亮相。
作为中国首款舰载固定翼预警机,KongJing-600将显著扩大早期预警探测范围和空域监控范围,大幅延长航母的防御和打击半径。韩伟指出,J-35和J-15T战斗机的成功起降意味着福建号现在具备了攻防兼备和重载打击的能力。作为第五代舰载隐身战斗机,J-35以夺取制空权为主要任务,像一把“隐形匕首”。而J-15T则具有强大的对海对陆攻击能力。
韩伟补充说,有了电磁弹射器,预警机的出动和回收率将显著提高,J-35可以快速满油满弹起飞并保持隐身配置,J-15T也可以满油满弹起飞。近年来,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力量快速发展,实现了从单机到体系、从岸基到舰载、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从能飞到能战的跨越,正稳步向建设世界一流海上力量的目标迈进。
福建号是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舷号18,命名自福建省,于2022年6月下水。与中国的前两艘航母辽宁号和山东号不同,福建号采用了平直甲板设计,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自2024年5月首次海试以来,福建号按计划进行了多项海上测试,推进了装备调试和整体作战稳定性评估工作。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