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水面舰艇技术快速发展,多款新型USV亮相
快速阅读: 本月,多家公司展示了先进的无人水面舰艇(USV)技术,包括台湾国际造船公司的Manta、Subsea Europe Services的C-RECON 13-ES、HII的ROMULUS系列和BMT的MODUS。这些USV具备高速、远航程、多功能载荷和自主控制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和离岸资产检查等领域。
本月展示了无人水面舰艇(USV)技术发展的快速步伐,最近的例子是台湾航太与国防科技展览会上,台湾国际造船公司(CSBC Corp)展示的军事级USV——Manta。该三体船的所有组件保证来自非中国来源,船上使用的软件由国内外公司联合开发,排除了中国参与。Manta具有扩大的后甲板,可让无人机停靠,并能在主甲板下携带自己的无人机。
接下来,Subsea Europe Services(SES)发布了其首款自主研发的产品C-RECON 13-ES,预计于2026年初投入使用。这艘4米长的全电动船专为水文调查、环境监测和离岸资产检查设计。SES利用多年配置和操作第三方USV的经验,简化了有效载荷集成和传感器管理,这是USV动员时常见的痛点,通过其专有的C-KONTROL技术实现。这一“即插即航”硬件平台确保了各种调查和检查传感器的平滑安装,加速了发射准备时间。此外,无需工具的C-Lock快速安装甲板系统、通用的C-Fit水下有效载荷接口和C-Caster剖面绞车进一步简化了船只设置。
HII揭开了其由HII的Odyssey自主控制系统(ACS)软件套件驱动的新AI支持的ROMULUS系列USV。作为ROMULUS家族的旗舰,ROMULUS 190目前正在建造中。该船基于商业标准船体设计,旨在实现快速、可重复生产及即时任务准备。设计速度超过25节,这艘190英尺的船只至少能航行2500海里,主甲板上可搭载4个40英尺ISO多式联运集装箱。ROMULUS 190正在与Breaux Brothers、Beier Integrated Systems和Incat Crowther合作开发。
Odyssey ACS软件套件已在超过35个USV平台上展示了性能,累计运行时间超过6000小时,涉及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海岸警卫队以及国际盟友项目。Odyssey直观的界面和增强的定制功能为提高杀伤力和生存能力生成所需的任务行为,简化了跨域无人集群的控制,成为现代舰队的力量倍增器。
该软件套件的开放访问、政府对齐架构允许快速集成新传感器、有效载荷和第三方自主技术。它使行业、政府和学术界能够测试和改进能力,确保ROMULUS随着新兴海军作战概念的发展而同步进化。
ROMULUS的可重构设计支持表面、水下和空中领域的团队合作,适用于反无人航空系统(C-UAS)、情报、监视和侦察(ISR)、打击行动以及无人水下和空中车辆的发射和回收任务。
Odyssey可以控制单个资产或集群,其任务库在执行快速单代理任务或与有人和无人平台协调的复杂多代理场景时提供高级自主性。安全的数据管理支持即时分析或详细的后任务审查,其模块化设计支持客户或第三方传感器、有效载荷、算法和接口的无缝集成。
本月,BMT还公布了其模块化无人船概念MODUS。遵循新的设计理念,关注生产速度、价格和高可用性,BMT开发了中型USV(40米)和大型USV(75米)的概念设计。这些船只针对特定用途设计,包括离岸调查、海底战和反潜战。
此外,8月在加州亨尼梅港附近进行了无人和自主USV及UAV系统的测试。该系列每年6月至9月间举行超过十次演示,为各企业提供了一个受控环境以进行实地实验。
NODA AI Inc.及其自主软件URZA是大多数演示的核心。这家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软件开发公司将程序置于对抗物流补给情景中,涉及五个其他供应商的八个系统。URZA充当了不同无人机之间的通信纽带。
空中飞行的是Darkhive的自主无人机Obelisk。这款无人机配备了识别软件,能够识别并分类水面上的船只。
安德雷纳姆在其海事感知系统中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赫尼梅港附近进行了部署。该技术安装在四个浮标上,能够检测并追踪水面和水下的威胁。这套感知系统可以探测到200至300码外的静音无人潜航器(UUVs),以及超过3公里(约2英里)外的较大水面船只。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