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发布新款Ray-Ban智能眼镜,手势控制成亮点
快速阅读: Meta发布新款Ray-Ban Display智能眼镜,配备彩色显示屏和神经手环,支持拍照、录像、听音乐等功能,售价799美元,9月30日上市。扎克伯格表示,这将帮助人们更多地活在当下。
在周三的Meta Connect 2025上,我试戴了新款Meta Ray-Ban Display眼镜。虽然这些智能眼镜距离取代智能手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们已经足够好,足以表明当智能眼镜配备抬头显示时,其性能将大大提升。从我在周三的体验来看,我们正朝着一个减少低头玩手机时间的世界迈进。
在周三晚间的Meta Connect主题演讲中,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表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会失去了一些东西。Meta希望通过智能眼镜帮助人们更多地活在当下,从而恢复一些我们所失去的东西。Meta通过推出下一代具有彩色显示屏和智能手环的新款眼镜来实现这一目标。这款智能手环能够读取你书写手的细微手势,实现以前智能眼镜无法完成的多种新功能。
扎克伯格显然对Meta Ray-Ban Display眼镜的发布感到非常兴奋,他在会上说:“我们在Meta已经研究眼镜超过10年,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我对此感到非常自豪,也为我们团队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这款眼镜零售价为799美元,包括眼镜和神经手环。提供黑色和棕色两种颜色选择,所有款式均配备变色镜片。由于内置了抬头显示器,这些眼镜无法配戴定制镜片。该产品具备18小时的电池续航能力和防水功能,将于9月30日上市,届时消费者可以在EssilorLuxotica旗下的商店如Sunglass Hut和LensCrafters体验演示,过去两年里,Meta Ray-Ban眼镜在那里进行了多次展示。
Meta Ray-Ban Display眼镜在右眼前方设有一个全彩屏幕,显示器略微偏置,不会分散注意力,并且亮度可达5000尼特,无论室内还是室外都能清晰可见。眼镜内置操作系统,支持拍照、录像、听音乐、对话实时字幕、视觉反馈AI提问、免手持WhatsApp消息以及利用AI记录重要对话。
与新款智能眼镜搭配使用的神经手环同样是一项突破。经过5到10分钟的使用,我已经能熟练地用拇指和中指轻捏返回、用拇指滑动屏幕、用食指和拇指轻捏选择项目,以及用食指和拇指轻捏并旋转手腕调节设置(例如音量)。扎克伯格称这款手环为“世界上第一个主流神经接口”。
手环由坚固的布料制成,通过金属束带和磁铁固定在手腕上,佩戴舒适。几分钟后,我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显示器清晰易读,尽管有时我会闭上左眼以便更清楚地看到右眼中的屏幕。但我特别喜欢用屏幕来构图拍照或录像,甚至可以用轻捏和手腕扭转的手势放大至3倍。之后,可以直接在眼镜上预览照片或视频,并发送给他人或发布到社交媒体,无需使用手机。
在试用期间,我发现眼镜最聪明的功能之一是实时字幕,它能够识别出我面前的人,并只转录他们的言语,而忽略房间内其他人的对话。想象一下,在嘈杂的环境中,设备只关注你正在交谈的人,并将其话语转录在屏幕上,同时过滤掉周围其他人的声音。这在与人进行重要对话时尤其有用,可以确保你捕捉到对方所说的一切。
这与一项名为“对话聚焦”的新功能有关,该功能也出现在仅音频的智能眼镜上。它能够放大你直接交谈对象的声音。
同样,Meta Ray-Ban 显示眼镜在使用语音命令时似乎更能专注于我的声音,不会被周围说话的人声分散注意力。这是一个比标准 Meta Ray-Bans 和 Meta Oakley 眼镜更聪明的功能。
此外:
内置助听器的智能眼镜是否有可行性?经过数月测试后的结论
最后,Meta 在舞台上提到的一个我没有机会尝试的功能是实时人工智能。这个功能的理念是,眼镜可以看到你所看到的,听到你所听到的。
当你即将收到重要的信息时,比如指示、解释、分享重要想法或传递给别人的口信,你可以开始一个实时人工智能会话。然后,它可以做笔记、总结、记录步骤,确保你不遗漏任何重要细节。
我期待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内体验这一功能以及其他 Meta Ray-Ban 显示眼镜的特点。ZDNET 将提供更多实际操作视角、评测和分析。
特色报道
AirPods Pro 3 评测:苹果在耳塞中实现了我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无法升级 Windows 10 电脑?你有 5 个选择——并且只有几周的时间行动
iPhone 17 Pro Max 对比 Google Pixel 10 Pro XL:我进行了对比,这是胜者
我在 12 小时内完成了 24 天的编码工作,使用了一款 20 美元的 AI 工具——但有一个大问题
AirPods Pro 3 评测:苹果在耳塞中实现了我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无法升级 Windows 10 电脑?你有 5 个选择——并且只有几周的时间行动
iPhone 17 Pro Max 对比 Google Pixel 10 Pro XL:我进行了对比,这是胜者
我在 12 小时内完成了 24 天的编码工作,使用了一款 20 美元的 AI 工具——但有一个大问题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