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AI工具疲劳:从隔离到连接的新转变
快速阅读: 费舍尔建议探索促进人际联系的新AI产品,如Boardy、Series和Climb Together,鼓励积极心态。White Label PR CEO强调面对面交流重要性,Kognitos CEO提出“信任但验证”策略,建议任务分解和模型替换,以应对AI挑战。
费舍尔建议,与其默认使用那些促进孤立的工具,不如探索旨在促进人际联系的新一代AI产品。她提到了Boardy、Series和Climb Together作为有潜力的例子。然而,最大的责任可能仍在于个别员工。费舍尔鼓励一种积极成长和参与的心态:“每次依赖AI时,我也应该寻求与同事和扩展网络的思想合作,并建立新的联系。”
White Label PR的首席执行官基里尔·佩列沃兹奇科夫提供了一个实例。尽管他的公司以远程工作为主,但他认为在生成式AI时代,面对面交流变得更加重要。为了建立和维持关系,他的团队优先考虑在行业会议和活动中与记者面对面会面。“面对面见到记者非常重要,这样他们就知道发邮件的人不是AI,而是真正的人,可以一起喝啤酒,”他说。
Kognito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宾尼·吉尔指出,大型语言模型也可能造成关于进度和速度的虚假期望。传统的工程流程主要是线性的,而生成式AI则在初期提供了快速加速,这可能会让人误以为任务即将完成,促使员工过早推进项目。“而当你这样做时,AI会把之前已经做好的事情搞砸。然后就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你前进一步,后退两步。接着就是不断挣扎,”他说。这种挫败感是提示疲劳的根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吉尔鼓励开发人员“信任但验证”。他建议将大任务分解为可以逐步验证的小部分,而不是分配一个庞大的成品项目。“如果将任务分解并让AI去完成,那么挫折感就不会那么强烈,”他说,因为每个部分都可以单独验证——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修复——而不影响其他部分。
有时,即使这样也无法解决问题。吉尔建议更换不同的模型,例如从Claude切换到Gemini Pro,因为每个模型的“思考”方式不同。“一个模型解决不了的问题,另一个可能就能解决。即使是人类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去找另一个人聊聊,也许就会得到灵感,”他说。
Gartner的麦克伊万认为,这些最佳实践不仅应在课堂上教授,还应通过在职培训和辅导来加强。“这是经验丰富员工的价值所在:能够让他们指导初级员工检查某些输出的准确性——这需要更多的实地指导,而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上课,”麦克伊万说。
除了个人适应外,公司最终也需承担应对AI相关挑战的最大责任。Forrester的约瑟夫强调,需要更深层次的组织心态转变。“许多组织试图围绕本质上是心理转变的过程设定生产率指标。除非在组织和个人层面同时处理——既作为心理变化,又作为结构性变化——否则不会奏效,”他说。
以开发人员为例,约瑟夫指出,许多人已经从传统的集成开发环境(IDE)转向AI辅助开发工具。“内部团队级别的对话和知识共享是否足够,不仅从技术角度讨论这一过程,还要关注这对人们的工作参与度有何影响?”他强调,要认识到并从成功将AI工具融入工作流程的人那里学习。
AI模型供应商同样负有责任。吉尔警告称,许多供应商过度承诺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成立。“市场上有很多虚张声势的现象,”他提到所谓的“AI漂白”,即光鲜的演示无法转化为生产环境中的实际解决方案。
他将此比作早期汽车工业。“我给大多数AI公司的建议是不要一开始就追求自动驾驶。可以先从带有少量巡航控制功能的方向盘开始……让人类逐步建立对AI的信任,并逐渐赋予他们更多能力。”
White Label PR的Perevozchikov提出了AI软件采购的另一种方法:他的公司对工具持开放态度,允许员工试用最适合自己的AI工具。
“他们会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这些工具。因此,这很有趣,因为员工可以尝试不同的工具,然后选择最适合他们的。之后我们只需将其作为公司费用批准,他们就可以继续使用。”他说。
这种持续测试在团队会议时形成了展示和分享的动态。
“‘嘿,我发现了一些很酷的东西。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分享最佳实践。’”他说。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Perevozchikov认为提示疲劳是Zoom疲劳和其他远程工作压力的一种延伸。
“从人们长时间面对电脑的问题来看待这一点非常有帮助。任何能让他们走出户外的活动都值得鼓励。拥有更好的新工具固然很好,但走出去接触大自然同样重要。”他说。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