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测试新反无人机防御系统
快速阅读: 美国北方司令部9月8日启动“猎鹰峰25.2”演习,测试分层基地防御反应,对抗小型无人机系统,为期16天,涉及多项先进技术与设备,旨在提升本土防御能力。
美国北方司令部宣布,实验已于9月8日开始,并计划通过DVIDS直播以供更广泛的观察。官员们将“猎鹰峰25.2”描述为一系列持续实验的一部分,每次迭代都以前一次为基础,实施国防部对抗无人系统的战略。这一重点将演习置于一个结构化的政策框架内,其中美国北方司令部被指定为美国境内对抗小型无人机系统措施的主要协调者。9月3日至19日期间,“猎鹰峰25.2”在圣罗莎岛发射无人驾驶飞机,以生成控制情景,测试分层基地防御反应。
公共通告指示航海者避开指定的危险区域,并遵循通过VHF频道16和HF上边带2182kHz由埃格林联合测试与训练操作控制中心传输的建议。第96测试联队被指定为信息和范围安全的联系点,反映了其在协调操作和确保墨西哥湾地区安全方面的责任。这些措施建立了可重复且仪器化的条件,用于测量传感器检测范围、操作员之间的数据交接以及防御系统的有效性。演习期间使用的攻击型无人机的具体型号未公开,重点关注代表性的小型无人机特征而非个别平台。
北美防空司令部和美国北方司令部将“猎鹰峰25.2”描述为一项以操作为重点的活动,而不是演示。该演习整合了检测和防御技术,形成了包括主动和被动雷达、射频分析、光学和红外成像以及声学传感器在内的分层防御结构。评估的防御选项包括针对控制和导航链接的电子攻击、定向能技术和适用于小型无人机的短程动能拦截器。每日发射提供了这些系统所需的刺激,确保在可重复条件下收集性能数据。“猎鹰峰25.2”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国防创新单元的低成本感知挑战,从118名申请者中选出10名决赛选手进行现场演示。决赛选手包括BLUEiQ、CHAOS 1、Fortem Technologies、Guardian RF、Hidden Level、MatrixSpace、REVOBEAM、Squarehead Technology、Teledyne FLIR Defense和Thalrix。该挑战旨在识别可扩展且经济实惠的架构,以补充高端系统,并可广泛部署于大型周界,评估结果将用于奖项颁发和潜在采购协议。
“猎鹰峰25.2”直接建立在2024年10月在科罗拉多州卡森堡举行的首次“猎鹰峰”演习的基础上。那次早期活动集中在检测和缓解美国设施的入侵,并为后续规划提供了基线数据和操作经验。卡森堡的图像和发布记录了领导层的参与和测试情景,而2025年初的报告显示,预计将举行规模更大、涉及更广泛行业的后续活动。目前在埃格林的迭代结合了这些预期,扩大了供应商参与,并将国防创新单元的低成本感知挑战纳入其框架。从卡森堡到埃格林的过程展示了从测试到过渡的有意识方法,其中每次实验都增加复杂性,吸引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并保留与国防部定义的设施防御问题集相一致的仪器化评估。
美国军事中小型无人驾驶飞行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冷战后期的规划文件,这些文件设想了可大规模低成本部署的近距离系统。到2000年初,诸如AeroVironment RQ-11 Raven等项目提供了排级的手投监视,到2010年,近4000架Raven已投入使用。Raven的成功导致了更轻的系统如RQ-12 Wasp和更重的连级资产如RQ-20 Puma的出现。海军陆战队引入了“四旋翼机给小队”以测试商用四旋翼机的步兵使用,而陆军启动了单兵传感器倡议,并于2018年选择了FLIR Black Hornet纳米无人机。对网络安全的担忧,特别是对中国制造的如DJI无人机的关注,导致了2017年至2018年间五角大楼的禁令。这促使国防创新单元建立了“蓝色UAS”清单,列出了来自美国及其盟国制造商的批准安全系统,Skydio的RQ-28A四旋翼机成为陆军短程侦察项目的记录程序。
小型无人机系统目前在作战和平时行动中扮演多重角色。在作战中,例如AeroVironment公司的Switchblade系统为小规模部队提供了滞空打击选项,而用于攻击的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展示了低成本下的精确打击能力。在情报、监视和侦察方面,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广泛部署了手抛式Ravens、Wasps和Pumas无人机,用于山岭另一侧的情报收集、路线清理及战斗损害评估,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则使用Pumas进行海上监视。训练中越来越多地将小型无人机作为工具和模拟敌方力量,空军国民警卫队和安全部队利用四轴飞行器练习基地防御,反无人机演习中也引入了无人机群作为对手模拟。试验还探索了无人机在后勤补给中的应用,如弹药和医疗物资的运送,国内支援任务中,国民警卫队和海岸警卫队单位使用无人机进行灾害评估、搜索救援及海上执法,与联邦航空管理局协调工作。
每个军种都在其条令框架内运用小型无人机。陆军从班到旅级分配无人机,由航空兵种和未来司令部监督,同时领导2020年成立的联合反小型无人机办公室。海军陆战队将其侦察无人机和一次性攻击无人机整合到Force Design 2030概念中,设立了系统操作员和海军陆战队攻击无人机小组等新岗位,以发展战术、技术和程序。海军在其小型单元远程侦察系统项目中纳入Puma及其类似系统,同时建立机器人战专家评级,培养熟练掌握无人系统的人员,包括小型无人机。空军主要使用无人机进行基地安全、爆炸物处理、特种作战及训练中的模拟对抗,同时强调更大的无人计划,如用于战略任务的协同作战飞机。海岸警卫队在国家安全巡逻船上部署无人机,从ScanEagle转向V-BAT,并成立了机器人和自主系统项目办公室,以协调其任务中的无人系统集成。
各军种的现代化努力反映了对未来大量自主、互操作小型无人机以及快速采购方法的预期,以应对对手的使用。陆军正在退役Raven,转而采用RQ-28A,作为短程侦察计划的一部分,同时开发中程和远程侦察系统,以及系留和群集能力的无人机。海军陆战队通过OPF-I计划发放Switchblade滞空弹药,尝试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并通过共享数据链路和控制系统促进互操作性。空军为基地安全部队配备Skydio无人机,并将经验应用于更广泛的群集倡议,如Replicator项目,同时继续使用小型无人机进行训练和安全。海军和海岸警卫队正扩大无人机在更多舰船上的部署,重点是将数据流整合到协作交战系统中,同时推进舰船防御的反无人机措施。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