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拟强制无人机操作员投保第三方责任险
快速阅读: 《民用无人机(促进和管理)法案(草案)2025》提出强制登记、安全措施及保险要求,规范无人机运行。草案保留民航总局为主要监管机构,划分飞行区域,设赔偿机制。
《民用无人机(促进和管理)法案(草案)2025》提出了包括强制登记、安全和安保措施以及保险在内的多项要求,以规范无人飞行器系统在该国的运行。该草案于周二发布,将取代现有的《2021年无人机规则》及其后续修正案。民航部(MoCA)呼吁各利益相关方于2025年9月30日前就草案提出意见。
草案保留了民航总局(DGCA)作为主要监管机构的地位。草案规定,未经DGCA登记并获得唯一识别号(UIN),任何无人机不得运行。同样,制造商在销售或操作无人机之前,需从DGCA获得型号认证。
草案还提议,无人机必须具备由政府定期通知的安全和安保功能,以确保适航性、防止篡改并实现无人机操作的可追溯性。“任何人员不得制造、组装、出售、转让、操作或导致操作未纳入中央政府规定的强制性安全和安保功能的无人驾驶航空系统,除非该无人驾驶航空系统被豁免此类要求。”草案中写道。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还规定了保险的强制性,所有运营商都必须有第三方责任险,除非政府特别豁免。“保险公司应在收到事故信息后,无论是从索赔人还是通过事故信息报告或其他途径,指定一名官员处理与该事故相关的索赔。”草案中指出。
在操作空域方面,草案保留了“数字天空”在线平台的概念,将天空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区域。绿色区域允许自由飞行,而黄色区域需要空中交通管制的许可。未经中央政府和红色区域创建机构的事先许可,任何人不得在红色区域内操作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在限制空域内的违规行为被视为可逮捕且不可和解的罪行,最高可判处三年监禁或罚款10万卢比。
此外,该法案还提出设立无人机事故受害者的赔偿机制。“无人驾驶航空系统的所有人或授权保险公司应对因使用无人驾驶航空系统造成的死亡或重伤支付赔偿金,其中死亡赔偿为25万卢比,重伤赔偿为10万卢比,具体支付给受害者或其法定继承人。”草案中写道。
根据草案,拟指定“机动车事故索赔法庭”为“处理涉及无人驾驶航空系统造成人员死亡或身体伤害事故及第三方财产损失或损害的赔偿索赔的法庭”。评论部分显示,该草案于2025年9月16日发布。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