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利用机器人与AI清除雷区,加速战后重建
快速阅读: 乌克兰面临严重地雷威胁,Dropla Tech开发低成本机器人系统,结合AI与无人机技术,加速地雷探测与清除,保护士兵生命,预计大幅缩短排雷时间。
24岁的乌克兰军人,代号Bot,来自第5独立突击旅,在东部乌克兰一处未公开地点的训练场演示无人地面车辆能力时休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廉价但致命的无人机被俄乌双方广泛部署,彻底改变了战争的进行方式——迫使军医寻找新的方法将伤员送至野战医院治疗,包括使用机器人。(照片由Genya SAVILOV/法新社提供)
在第聂伯河畔的一座旧苏联工厂内,战争的过去与未来并存。锈迹斑斑的工业设备与用于探测地雷的流线型地面机器人共处一室。
乌克兰现已成为世界上地雷最密集的国家。据联合国估计,约有23%的乌克兰领土可能受到地雷和未爆炸弹药的污染。清除这些地雷耗时漫长且危险重重,世界银行预计这一工作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成本超过370亿美元。根据Globsec的数据,使用传统工具完成全面排雷可能需要757年。
本月早些时候,一枚俄罗斯弹道导弹击中了切尔尼戈夫地区的一个丹麦难民委员会排雷小组,造成两人死亡,三人受伤。人道主义排雷组织已成为俄罗斯攻击的直接目标,这使得任务更加危险。
地雷问题
地雷成为2023年乌克兰反攻行动中最大的障碍。俄军防线绵延数英里,迫使工兵团队在黄昏时匍匐前进,以在敌方无人机监视和炮火下发现并解除地雷。
“地雷通常在士兵试图向前推进时成为一个问题,因为俄罗斯会将一切区域布设地雷。”乌克兰国际军团的医护人员Rima Ziuraitis说,“我们遇到了很多蝴蝶雷和脚踏雷的问题——它们可以炸掉半个脚甚至整个脚。我治疗过几例这样的情况。更大的地雷当然会造成灾难性的伤害,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死亡。”
现在,一家名为Dropla Tech的初创公司正在开发机器人来承担最危险的任务。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总部位于丹麦奥胡斯,工程团队则位于曾是苏联火箭中心、目前仍是乌克兰顶尖工程师聚集地的第聂伯市。
Dropla Tech首席技术官Dmytro Zarubin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意识到我们的AI专长可以应用于乌克兰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森林管理员给了我们最初的灵感。”Zarubin说,“战争初期,乌克兰生态部向我们描述了地雷如何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这让我们确信,我们的AI技术能够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Dropla的核心创新是DroplaLogic,这是一种模块化的无人地面车辆,售价仅为7000欧元。设计坚固耐用,易于现场维修,该平台可搭载多种可更换的有效载荷:一个割草模块用于清理灌木,以便工兵不必手动切割;一个扫雷模块可以直接引爆反人员地雷。
价格实惠是突破点。类似的西方系统往往价值数十万欧元,大规模部署不切实际。“这些平台需要具备可消耗性。”Zarubin告诉我,“如果一台被摧毁,总比失去一名士兵好。”然而,仅有硬件还不够。大规模识别地雷需要新的智能水平。
Dropla结合空中无人机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绘制疑似雷区地图。配备五种不同传感器的无人机将数据输入AI模型,对区域进行从安全到高风险的颜色编码。目前准确率约为80%,随着公司收集超过一百万张图像的专有数据库,准确率还在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逐渐成熟,Dropla开始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政府关注。8月,这家国防初创公司从丹麦出口和投资基金、Maj Invest以及Final Frontier获得了240万欧元的资金,用于扩大其AI驱动的排雷和无人机检测系统。
乌克兰数字化转型部长Mykhailo Fedorov指出,通过BRAVE1测试和士兵直接反馈,Dropla Tech的系统“不断学习并变得越来越准确”。公司还致力于推出适用于士兵日常使用的战场就绪工具。
Dropla 还开发了 Droplet 设备——一种可连接到无人机控制器上的便携式人工智能装置,能够实时帮助士兵在补给路线上探测地雷。鉴于许多乌克兰伤亡发生在后勤道路上,这一工具已在前线证明其价值。
工兵将获得机器人支持
无人机战争和机器人技术也在重塑危险的地雷清除业务。开源武器研究员罗伊·加德纳告诉我:“搭载在无人机上的地雷侦察系统将彻底改变军事和人道主义应用中的地雷清除工作。”
传统上,工兵几乎别无选择,只能手持探测器匍匐穿过雷区。据加德纳介绍,Dropla 的空中侦察系统改变了这一局面,让团队在踏入雷区之前就能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帮助他们决定部署何种机器人清除设备。
遥控地面车辆已成为保护工兵生命的标配。但更大的飞跃在于自主性。“人工智能将极大地加快探测、分类和制图的过程,”加德纳说,并补充道,“随着每一次操作,机器学习将变得越来越可靠。”
战争使乌克兰成为快速创新的实验室,需求推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新应用。同样的技术在和平时期同样重要,有助于重建一个长期受地雷影响的国家。
(特别感谢瑞安·范·厄特允许使用他的图片)。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