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乌合作加强防空,Gepard系统助力击退俄无人机
快速阅读: KNDS Deutschland 与乌克兰合作建立维修枢纽,提升“猎豹”防空系统维修能力。首批三台“猎豹”完成国内修复,德国承诺提供超过20万发弹药支持。
KNDS Deutschland 的合作重点在于在乌克兰建立合资企业、设立服务枢纽、确保持续的弹药供应,并在乌克兰操作员和德国工程师之间建立永久反馈机制。双方合作的最显著成果之一是在国内建立了重型武器系统的维修能力。该公司与乌克兰国防工业伙伴共同启动了装甲和防空系统维修服务枢纽,首先针对的是“猎豹”(Gepard)自行高射炮。
首批三台“猎豹”在 KNDS 的监督下进行了国内修复,标志着从依赖国外车间的重大转变。德国还通过提供大量弹药支持乌克兰,承诺在最近的援助计划中提供超过 20 万发 35 毫米弹药。Rheinmetall 被委以长期生产弹药的任务,以解决因瑞士出口限制导致的初期短缺问题,并解决了挪威 Nammo 弹药的技术问题,使其能够投入乌克兰服役。
目前乌克兰的“猎豹”车队来自多个来源。截至 2023 年底,德国交付了 52 辆,并于 2024 年 1 月再承诺提供 15 辆及 259,680 发弹药。美国以 1.1837574 亿美元从约旦购买了 60 辆荷兰产“猎豹”,预计从 2024 年中期开始交付;德国还从卡塔尔获得了 15 辆供乌克兰使用。这些转移扩展了乌克兰的库存,超出了最初的承诺,有助于加强武装部队的短程防空能力。新维修枢纽和结构化的供应协议支持了这些车辆的整合,旨在即使在冲突激烈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其运行状态。
在乌克兰,“猎豹”成功用于保护城市中心和能源基础设施,以及前线部队的机动防御。其任务包括对抗 Shahed 型自杀式无人机、巡航导弹和低空飞行的飞机,这些都是俄罗斯空中行动的核心威胁。作战记录显示,“猎豹”在一次袭击中击落了多架无人机,并至少有一次拦截了一枚瞄准发电站的 Kh-101 巡航导弹,对于一种开发于 60 年前的防空系统而言,这是一项显著成就。乌克兰防空官员强调,该系统的成本效益高于导弹拦截器,可以在不消耗宝贵的导弹库存的情况下,持续保护关键设施。这一实战经验通过正式渠道反馈给 KNDS,以指导产品改进和现代化工作。
“猎豹”最初由 Krauss-Maffei Wegmann 在 1960 年代开发,现属于 KNDS Deutschland,1970 年代作为北约的主要炮兵防空系统投入使用。它基于豹 1 主战坦克底盘,集成了机动性、装甲防护和自主火控系统。该系统设计于冷战时期,旨在对抗苏联飞机,在北约服役数十年后退役并存入仓库,形成了现在供应乌克兰的剩余库存。KNDS 提出了基于乌克兰战场经验的升级建议,包括现代化雷达系统和改进的跟踪技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
“猎豹”装备有两门 35 毫米 Oerlikon KDA 自动炮,每分钟可发射 550 发,总射速达 1,100 发。这些武器能在 4 公里范围内和大约 3 公里的高度内打击目标,具体取决于弹药类型和条件。可用弹药包括高爆燃烧弹、半穿甲高爆燃烧曳光弹和可碎穿甲脱壳弹,后者在某些条件下可将有效交战距离延长至 5 公里以上。自动炮配备双带供弹系统,允许操作员根据不同目标选择弹药类型。实际操作中,操作员使用控制射击来管理热量和节省弹药,使系统能够在长时间的防御作战中保持可持续性。
雷达集成是“猎豹”系统作战效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德国版“猎豹”装备了S波段搜索雷达,探测范围约15公里,以及Ku波段跟踪雷达,用于精确打击。而荷兰PRTL“猎豹”变种则采用X波段搜索雷达和X/Ka波段跟踪雷达,性能特点略有不同。这种双雷达配置使系统能够同时检测、跟踪并打击多个目标,包括雷达截面较小的无人机。来自乌克兰的报告显示,该系统能够追踪并摧毁密集攻击波中的沙赫德无人机,并在高速接近时拦截巡航导弹。通过将探测、跟踪和火力集成在同一平台上,“猎豹”可以在没有外部火控支持的情况下独立运作,在电子战或网络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具有优势。
“猎豹”采用“豹”1坦克底盘及其MTU MB 838 CaM 500多燃料发动机,可产生约830马力的动力,最高公路速度可达65公里/小时,具备有效的越野机动能力。这种机动性使乌克兰操作员能够迅速将“猎豹”重新部署到受威胁地点,如发电站、军事基地和行政建筑,随着攻击方向的变化。“猎豹”还配备了一台戴姆勒-奔驰OM 314辅助发动机,为雷达和火控系统供电,无需运行主发动机即可长时间作业,降低了噪音和热信号。乌克兰方面的报道强调,该系统能够在恶劣地形条件下快速转移并持续作战的能力,是其在实战中持续成功的重要因素。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