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医院推行“AI-free”时段防医生技能退化
快速阅读: 新加坡国立大学健康系统和国家医疗集团实施“无AI时段”,以防止医生因过度依赖AI技术导致技能退化,同时探索多种措施确保医生技能和表现。
新加坡——在过去一年里,国立大学健康系统(NUHS)开始实施医生的“无AI时段”,以防止因过度依赖技术而导致的技能退化。技能退化是指由于过度依赖技术而失去之前掌握的技能。另一家医疗集群,国家医疗集团(NHG),也在探索类似的措施。
在这些“无AI时段”内,医疗专业人员不会在临床工作或评估中使用AI工具。其他可能防止技能退化的措施包括跟踪临床医生的表现,以及对医学生和临床医生进行关于使用AI风险的教育。
这一威胁在一项研究中得到了凸显,该研究表明,在短短几个月内,使用AI辅助检测结肠癌前病变的经验丰富医生,在没有AI工具的情况下,其检测能力有所下降。这项研究于2025年8月发表在《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涉及波兰四家内镜中心的医生,他们使用一种AI工具来检测可能是良性或癌症的息肉。
研究显示,在技术推广前的三个月,医生在大约28%的结肠镜检查中检测到病变,但后来这一比例降至约22%。
随着新加坡人口迅速老龄化,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公共医疗保健部门正在部署AI,以实现更快、更准确的诊断,用于预测分析以早期干预,并自动化常规任务。《海峡时报》向本地三家医疗集群和医学院询问了它们如何管理AI导致技能退化的风险。
国立大学健康系统的AI办公室主任Ngiam Kee Yuan副教授表示,尽管该研究强调了需要谨慎和负责任地使用AI,但它只反映了一个具有某些局限性的特定试验设置,这并不意味着AI必然会削弱医生的技能。他指出,研究的一个局限是不清楚AI工具的具体使用情况,例如是否包括可能导致检测率偏差的假阳性结果。
尽管研究存在局限,Ngiam教授认为对于基于技能和判断的AI使用案例,应该有“无AI时段”,以保持医生的能力和表现,这是该集群在过去一年中实施的措施。“确切的‘无AI时间’比例应由在其领域使用AI的临床医生确定,以避免无意中削弱专家操作者的技能,如果有的话,”Ngiam教授说。
2024年初,该集群推出了一种AI系统,用于识别某些内窥镜程序中的息肉。2025年4月,部署了SerenityBot,这是一种AI助手,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建议;2023年6月,部署了Champ聊天机器人,帮助慢性病患者追踪血压和心率等健康指标。
与此同时,NHG的人口健康首席临床信息官Jonty Heaversedge博士表示,NHG有意选择试验最成熟且临床护理风险最低的AI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了解AI提供的机会。NHG正在试验的AI解决方案包括影像、临床笔记记录、预测跌倒风险和住院时长,以及一系列后台功能。
Heaversedge博士称,NHG正在积极探索和识别其AI使用的保障措施,其中一个方法是设置使用限制。“如果考虑使用限制,将有意设置AI工具在临床工作流程中使用的频率或范围的界限。这确保了临床医生维持核心竞争力,避免过度依赖自动化,”他补充道。
另一种方法是设置‘AI开启’和‘AI关闭’模式。
例如,医生可能会利用人工智能来帮助总结常规患者咨询(AI开启),但对于需要更细腻判断的复杂病例,则选择手动记录(AI关闭)。Jonty博士说。另一个保障措施是跟踪临床医生在使用和不使用人工智能情况下的表现。
新加坡卫生集团SingHealth的数字健康副首席执行官Kenneth Kwek教授表示,采用人工智能必须谨慎且有度,始终关注可能的技能退化问题。他说,SingHealth主要使用人工智能来简化和减少日常行政任务,并作为临床决策支持工具。“每个提出的临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都会经过由医疗委员会等领域的专家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才会考虑实施。”Kwek教授补充说,当适当部署时,人工智能可以提升专业实践并增强技术技能。
国家健康科技机构Synapxe开发公共医疗保健部门的技术解决方案,表示其与医疗保健集群和临床医生密切合作部署人工智能工具。“所有人工智能工具都经过严格评估,并以确保人类持续参与的方式部署,临床医生保留最终决策权,做出最合适的护理路径和干预决定。”Synapxe说。
同样,新加坡的三所医学院——国大杨潞龄医学院、李光前医学院和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已在课程中纳入了人工智能培训,让学生了解部署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及其利弊。
李光前医学院院长孙勇奎表示,为了避免医生技能退化,医学生和初级医生应该接受不要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的训练,并在使用技术之前具备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在结肠镜检查培训中,胃肠病学住院医师和研究员应从基础内窥镜技术开始,而不是完全依赖人工智能来替代他们的手和眼。”孙教授说。
2023年,李光前医学院进行了课程审查,并增加了数字健康等新领域。自2024年起,医学数据科学、数据分析、精准医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数字健康课程已被整合到五年制课程中。“我们还邀请伦理学家、律师和病人权益倡导者讨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问题。这种强调将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伦理和法律后果基础,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和优势,成为自信且有判断力的技术使用者。”孙教授说。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育副院长Shiva Sarraf-Yazdi副教授认为,技能退化并不是人工智能给医疗从业者带来的唯一风险。还有“从未掌握技能”,即从业者未能获得关键能力,以及“误用技能”,即强化了人工智能产生的错误或偏见。因此,在医学教育中,打好基础仍然至关重要,Sarraf-Yazdi教授说。
这所研究生医学院的课程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旨在培养研究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目前,它组织了多学科工作小组,包括来自SingHealth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学术医学中心的学生、教职员工,共同创建关于人工智能及其风险和利益的道德和教育学上合理的方法,并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将保持适应性,致力于与学习者一起重塑技能和提升技能,利用人工智能增强人类能力和临床判断。”Sarraf-Yazdi教授说。
NUS医学院外科系兼职教授Ngiam也表示,医学院正在准备下一代医生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例如,一年级的医学生现在必须完成一个生物医学信息学辅修课程,该课程于2023-2024学年引入。在这个辅修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医疗环境中的应用,并被教导如何有效利用从医疗记录系统中提取的数据。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