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仿制乌克兰反无人机装甲,坦克防护更上一层楼
快速阅读: 中国制造商提出步兵战车复合栅格装甲套件,与乌克兰实战方案相似,具备模块化设计,可防FPV无人机和聚能装药弹药攻击,增强车辆防护能力。
观察到俄乌战场上无人机的广泛使用,一家未具名的中国制造商提出了一种复合栅格装甲套件,适用于步兵战车。值得注意的是,该设计与乌克兰专家开发并已在实战中应用的方案非常相似。
该专利由Btvt.info发布,介绍了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外部超结构,应用于装甲车辆上。该结构由骨架和两层栅格屏组成,内层支持附加增强功能,如反应装甲或陶瓷板。
在步兵战车底盘上的防护结构,图片来自中国专利/图片来源:btvt2019
车辆普通装甲与附加笼状结构之间的空间约为侧面50-60厘米,车顶10厘米,炮塔顶部至防护罩的距离为70-80厘米。这些部件可以保护车辆免受FPV无人机和聚能装药弹药的攻击,通过重新定向和减弱冲击力来提供防护。
《国防快报》指出,使用此类结构并非新鲜事。随着廉价且可消耗的武器化无人机涌入战场,乌俄双方均提出了类似的应对措施。此外,这种保护依赖于长期以来为人熟知的栅格装甲基本原理。
步兵战车炮塔的防护,图片来自中国专利/图片来源:btvt2019
显然,中国的设计相比乌克兰的现场改装更为精致和未来感十足。然而,这在正式的专利文件中是预料之中的——与实际在维修车间或工厂制作的套件相比,后者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成本效益。
中国设计的一个有趣创新点在于,提供了解决覆盖步兵下车使用的车辆尾部坡道的方法。这个易受攻击的点将被复合装甲覆盖。不过,这需要安装额外的液压装置,这增加了设计复杂性,并引发了其在关键时刻可靠性的疑问。
步兵战车两侧的双层防护网装甲,图片来自中国专利/图片来源:btvt2019
正如所提到的,该设计允许在内层网状结构上安装额外的保护措施,例如陶瓷装甲板或爆炸反应装甲瓦片。这一想法虽然并不新颖,但在乌克兰武装部队的M2布拉德利战车上已被证明非常有效。
该解决方案的模块化特性意味着它可以支持更复杂的保护手段,如电子战设备或主动防护系统。这些都是西方作战车辆上常见的传统配置。
插图照片:乌克兰BMP-1TS配备Spear遥控武器站的附加笼形装甲变体/照片来源:SPZh Vodohrai
总结来说,中国正在密切关注俄乌战争及其创新成果,适应最成功的方案以满足自身需求。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仅为专利阶段,尚未有实际应用,但考虑到中国武器研发的保密性,可能已有工业原型在某处进行积极研发。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