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航空安全局发布AI伦理调查结果,强调监管重要性
快速阅读: 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发布航空领域人工智能伦理调查结果,在“AI日”活动期间公布。调查显示专业人士对AI持谨慎乐观态度,强调需建立平衡监管框架确保安全与创新。
科隆,2025年9月4日——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发布了一份关于航空领域人工智能伦理的调查结果,选择在年度“AI日”活动期间公布。该报告收集了欧洲各地航空专业人士对于在航空运营中部署人工智能所涉及伦理问题的看法。
第三届“AI日”活动于8月27日至28日在科隆举行。近2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空专业人士现场参加了此次活动,线上参与的人数更多,共同探讨航空领域的人工智能问题。
在主题演讲中,欧洲委员会移动总司航空安全部门负责人克里斯汀·伯格介绍了欧盟采纳人工智能的大背景,指出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是全球首个全面的人工智能法律框架。
伯格表示:“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已经不仅仅是理论。它正在被用于优化交通流量、增强预测性维护和实现自主系统。潜力巨大,但安全和认证挑战也同样重大。”
“航空业本质上是安全至上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智能化系统,还需要这些系统具备可解释性、可靠性及可认证性。EASA的工作——包括其人工智能路线图和机器学习保障水平指导——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至关重要。”
关于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调查揭示了EASA方法的另一个方面。调查探讨了八个假设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测量了专业人士的舒适度、信任度和接受度。结果显示了一种平衡的观点:平均而言,专业人士对人工智能的接受度评分为7分中的4.4分,反映出他们对人工智能潜力持谨慎乐观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其风险的担忧。
主要发现包括:
– 接受度差异: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有所保留,至少拒绝了一个AI场景。
– 主要关切点:人工智能性能的局限性、数据保护和隐私、责任归属以及可能的安全影响。
– 明确呼吁监管:绝大多数人强调需要由EASA和国家航空当局实施强有力的监管和监督,以指导安全和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整合。
– 对技能下降的担忧:参与者担心,如果人工智能部分或完全接管任务,人类的知识和能力可能会退化。
EASA人工智能项目经理纪尧姆·苏丹评论道:“人工智能为提高航空安全性和效率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信任至关重要。这项调查强调了建立平衡监管框架的重要性——既要确保公民最高级别的安全,也要促进欧洲航空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今年的“AI日”活动以一场预热活动拉开序幕:一场面向国际航空当局的专门培训会议,聚集了来自欧洲、亚太和拉丁美洲的代表。目的是让这些组织了解EASA人工智能路线图的内容。
在更广泛的会议上,EASA人工智能项目团队分享了过去一年在人工智能保障、人为因素和基于伦理的评估方面的工作进展。一系列现场工作坊让EASA能够直接从行业、当局、研究中心和大学获得反馈,听取他们对EASA未来应加强和发展哪些领域的意见。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欧洲航空安全组织(EUROCAE)的简短演讲提供了更广泛的角度,展示了如何应用人工智能发展成果,并强化了这些组织与EASA之间的合作精神。
会议第二天聚焦创新与研究。两个案例研究展示了行业如何通过一种名为创新合作伙伴合同的安排与EASA合作,探索实际解决方案。波音公司分享了其对自动滑行人工智能系统的调查,汉莎集团则讨论了其对大型语言模型(LLM)为基础的故障排除助手的研究。当天还包括关于三级人工智能中的人类监督和批准航空组织内基于人工智能的操作工具的讨论小组。
SESAR联合项目下的三个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了展示和讨论:柯林斯公司的JARVIS(只是一个非常智能的系统)、霍尼韦尔公司的DARWIN(数字助理减少工作量和协作)以及SINTEF的SynthAIR(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通用模型生成合成数据改进空中交通管理自动化和模拟)。
活动讨论的结果和伦理调查的结论将纳入EASA根据其人工智能路线图开展的持续工作中,未来还将计划进一步的公众咨询。该机构致力于确保航空领域的人工智能采纳遵循伦理原则。
完整的调查报告可在EASA网站上查阅。
航空领域人工智能伦理 —— 2024/2025年航空专业人士调查结果 | 欧洲航空安全局
AI Days会议的录音和演示文稿可在此处获取。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