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展示自主忠诚僚机无人机,彰显认知时代军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来源:szf
中国展示自主忠诚僚机无人机,彰显认知时代军力

快速阅读: 中国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展示多款自主无人机、隐形战斗机及洲际导弹,彰显军事现代化成就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包括J-35、J-15DT及东风-61等先进武器系统。

最新的中国自主“忠诚僚机”无人机在总统检阅台前列队通过。新华社报道,中国大约每五年举行一次大型军事阅兵。最近的一次阅兵于昨日在北京举行,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这次阅兵不仅是一场壮观的仪式,展出的武器系统也令人震撼,彰显了中国现代化的规模以及在武器装备中集成自主性和人工智能的程度。

许多参阅系统明显具备自主能力。多类忠诚僚机和侦察无人机依次通过,这些无人机在飞行控制、任务规划、传感器解读甚至自我保护等方面均实现了自主化。它们的存在证实了中国正在追求分布式空战模式,即新型J-35战斗机或电子战配置的J-15DT不会单独行动,而是作为认知集群中心节点的一部分。我之前曾撰文讨论过这种中国的作战概念。J-15DT及其舰载攻击型和电子战机型的亮相,标志着认知电子战能力的深化,其中AI子系统以机器速度驱动干扰、欺骗和自适应响应。

几款亮点系统尤为突出。J-35隐形战斗机首次以海军和陆基两种配置出现在国家阅兵中。它集隐身机身、大内部武器舱和设计用于传感器融合的航空电子设备于一体。分析人士认为,该机型将从福建号航母上操作,成为中国新一代航母战斗群的核心。显然,其生产已经开始,昨天展示的机体数量超过了此前已知的数量。预计明年将开始大规模生产。

同样重要的还有J-15DT,这是J-15系列的电子攻击变种。配备翼尖和翼下电子战吊舱,由两名机组人员操作,旨在伴随打击编队进入对抗空域。其任务是干扰雷达、致盲导弹发射架并为后续部队创建通道。这正是体现自主性和AI与传统空中力量融合的认知电子战角色。美国海军使用的是老练的E/A-18G“咆哮者”,而J-15平台则是同类中最强大的电子战飞机。

地面部分,东风-61洲际弹道导弹的首次亮相提醒人们,中国的现代化具有战略层面的意义。这款新型固体燃料ICBM据评估可携带多个独立瞄准再入飞行器(MIRV)。有报道称每个发射装置可能装载10至14个弹头,且这些机动再入飞行器设计用于规避导弹防御。此次阅兵首次公开展示了中国现代化的核三位一体,包括东风-61、巨浪-3潜射弹道导弹和新的空射东风-26弹道导弹。可以合理推测,AI基础的自适应自主技术在这些MIRV/MARV的管理、瞄准和诱饵功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反无人机系统的展示。中国可能是全球领先的无人机系统开发国之一,拥有最大的小型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制造商DJI。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同时发展反无人机能力。阅兵中展示了集成炮弹和导弹卡车,配备短程拦截器;安装在卡车上的高能激光器,类似于出口型号“寂静猎手”,功率范围在30至100千瓦之间;以及用于破坏无人机群的高功率微波发射器。这些系统依赖于AI视觉和雷达融合技术,能够在密集空域中跟踪、分类和优先处理目标。面对无人机群时,单辆地面车辆装备数十枚短程导弹无法依靠人工控制。在这种应用中,AI是唯一的选择。

随后出现了无人海上系统。AJX-002型水下无人机和一款新型隐身无人水面舰艇出现在编队中。它们的任务包括秘密布雷、自主巡逻以及分散自主打击。还有报道提到,这种水下无人机具有干扰海底电缆的能力。在水下通信危险且可能暴露位置的环境中,这些车辆必须完全依靠自主导航和执行任务。它们预示着海洋战场将越来越多地被机器占据。随着此类舰队数量的增加,通过分布式传感器部署和基于人工智能的传感器融合,它们集体能够实现的功能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

其他能力虽然不那么明显地融入了人工智能,但同样依赖于自主性。从高超音速DF-17滑翔飞行器到安装在反无人机卡车上的紧凑型拦截导弹,都依赖于自主制导、中途适应和目标识别。每个空中平台携带的电子战吊舱大量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威胁分类和认知干扰。水下无人机由于持续通信会暴露位置,因此必须依靠自主导航。反无人机系统结合了微型导弹、高能激光和定向微波束,通过人工智能支持的视觉和雷达解释引擎融合在一起。

新的中国无人水下航行器参加了2025年胜利日阅兵。新华社

西方分析师仍然难以接受中国迅速崛起的现实,指出我们不能确定阅兵中的许多系统都是真实的。这是一种旧论调的新版本,曾经表现为认为中国只是简单复制一切的说法。但历史记录显示情况不同。在过去二十五年里,有五次大型阅兵,只有极少数展示的系统未能转入现役。2009年展出的WZ-2000高空侦察无人机似乎进入了有限服役,但并未大规模部署。类似地,2019年首次亮相的ASN-229A攻击无人机概念似乎在阅兵后消失了。2019年展出的一些隐身UCAV模型也没有进一步发展。这些例外存在,但非常罕见。压倒性的模式是,中国在天安门广场展示的几乎都成为了现役部队中的现实。

然而,尽管人工智能驱动的控制、推理和感知已集成到武器系统中,但在构建这些系统的能力方面,人工智能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现在在北京展示的许多导弹、无人机和飞机都出自高度自动化的工厂。例如,中国研制的PL-15超视距空对空导弹,已装备巴基斯坦空军,并据报道在5月击落了多达七架印度飞机,它不是在手工作坊生产,而是在自动化工业设施中制造的。这些工厂采用了预测性维护、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视觉、物流优化和先进的电源管理。中国正在将人工智能融入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因此,解放军使用的人工智能不仅限于将机器智能嵌入武器,还包括建立支撑认知时代工业骨干的制造基础设施。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以及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都表明,如果以小规模提供,复杂性本身毫无意义。中国正在部署的是规模。面对北京的任何国家都不会遇到少数精品无人机或象征性的隐形战斗机中队。他们将面对数百万小型无人驾驶航空系统、数十万导弹和无人机,以及数千个协同作战的忠诚僚机。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这重新定义了现代军事竞争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超战争时代的含义。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

你可能还想读

AV获美军新一代反无人机导弹合同,金额达9590万美元

AV获美军新一代反无人机导弹合同,金额达9590万美元

快速阅读: AeroVironment获选为美国陆军提供下一代反无人机导弹,获9590万美元合同。FE-1动能反无人机导弹增强防空能力,应对未来威胁,已完成多项关键技术测试,准备实地部署。 AeroVironment, Inc.(简称“AV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萨博与乌克兰合作,在乌境内生产下一代防空系统

萨博与乌克兰合作,在乌境内生产下一代防空系统

快速阅读: SAAB与乌克兰合作生产RBS 70 NG便携式防空系统和Giraffe系列雷达,提升乌克兰本土防空能力,缩短维修时间,减少对外依赖,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技术岗位增加。 联合生产的潜在组合首先指向了SAAB已经为乌克兰急需的防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美军选中AeroVironment新反无人机系统应对无人机群

美军选中AeroVironment新反无人机系统应对无人机群

快速阅读: 美国陆军选定AeroVironment为下一代巡航导弹主要承包商,FE-1系统针对第2/3组无人机,成本控制在20万美元以内,具备高性价比及多层防御能力,计划2025年集成现有防空体系。 美国陆军的选择确认了自2024年以来围绕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尼奥科公司与洛克希德马丁合作开发钪基国防技术

尼奥科公司与洛克希德马丁合作开发钪基国防技术

快速阅读: NioCorp Development与美国国防部合作,开发基于钪的国防技术,五角大楼投资1000万美元支持其Elk Creek项目,分析师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5.00美元。 提升您的投资策略: 利用TipRanks Prem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俄无人机入侵波罗的海,北约紧张应对混合战争新挑战

俄无人机入侵波罗的海,北约紧张应对混合战争新挑战

快速阅读: 军事技术进步催生“混合战争”,如无人机入侵和黑客行动,挑战边界并测试对手决心,同时留有否认空间。2025年,俄罗斯无人机和战斗机侵犯波兰与爱沙尼亚领空,引发北约紧急响应。 军事技术的进步,如无人机的发展,以及新战术的出现,例如虚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美军首次大规模对抗伊朗无人机袭击

美军首次大规模对抗伊朗无人机袭击

快速阅读: 2023年秋季,第10山地师在伊拉克和叙利亚面对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发动的170次无人机等袭击,使用即兴战术击落近百架无人机,30名士兵因此受伤获紫心勋章。 2023年秋季,第10山地师的一个旅成为首批面对远程单向攻击无人机浪潮的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印度防长批准7900亿军备采购计划,提升三军战力

印度防长批准7900亿军备采购计划,提升三军战力

快速阅读: 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主持的国防采购委员会批准7900亿卢比采购案,涵盖陆军、海军、空军多款先进武器系统,旨在提升三军作战能力和本土化生产水平,符合印度自力更生愿景。 国防采购委员会(由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主持)周四批准了一系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海军司令会议开幕,特里帕蒂强调战备与现代化

海军司令会议开幕,特里帕蒂强调战备与现代化

快速阅读: 印度海军司令官会议开幕,特里帕蒂上将强调战备、灵活性和区域存在,肯定“辛杜尔行动”表现,指出海军能力扩展和技术进步,确定七大重点发展方向,强化多军种协同作战能力。 印度海军两年一次的为期三天的司令官会议于周四在此开幕。海军参谋长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