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量子计算公司IQM获3亿美元融资,加速全球扩张
快速阅读: 芬兰量子计算公司IQM完成超3亿美元B轮融资,将加大研发和商业推广力度,目标拓展美国市场,对抗IBM、谷歌等巨头,计划推出150量子比特系统。
芬兰量子计算初创公司IQM现已跻身独角兽行列。该公司最近完成了一轮由美国专注于网络安全的投资公司Ten Eleven Ventures领投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作为一家从大学衍生出来的公司,IQM不仅开发用于本地安装的量子计算机,还提供利用这些硬件的云平台。该公司已经向亚太地区和美国的企业出售了量子计算机,但其最大的市场仍然是欧洲。
此轮融资旨在改变这一局面。这家初创公司将利用新资金进行商业推广和研发,以适应市场对将量子科学进展转化为实际影响所需条件的不断变化的理解。为了在美国市场上赢得客户,面对IBM、谷歌和微软等大型科技公司的竞争,IQM必须加快其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路线图。据联合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Jan Goetz表示,这意味着在芯片制造设施、软件开发和纠错研究方面增加投资。
纠错能力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因为量子系统固有的错误检测和修复能力正在重新定义量子计算机的竞争优势——能够处理大量量子比特不再是唯一的追求目标。“这始终是一个在量子比特数量与质量和可靠性之间的权衡问题。”Goetz说。
妥善处理这一权衡对于开发长期以来被设想但未被优先考虑的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随着量子技术超越传统超级计算机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像IQM这样的公司正努力确保其计算机能尽快实现实际应用。
除了可靠性,IQM的发展路线图还与该行业日益关注软件层的趋势相吻合,这一层将是把量子计算推向首批最终用户的关键——那些没有量子计算背景的博士专家们。IQM的一个即时软件相关目标是建立一个开发者平台,Goetz称其类似于“量子计算的SDK”,目标是“吸引尽可能多的开发者开始在我们的机器上工作”。作为对IBM方法的替代,这个平台将依赖于柏林研究机构FOKUS开发的开源项目Qrisp。
除芬兰总部外,德国是IQM的300名员工中大多数人的所在地,其中大部分的研发团队位于慕尼黑。Goetz说:“但通过此轮融资,我们希望扩大团队并创造更多商业动力,特别是在美国。”
未来,公司考虑在美国采取“更加运营”的姿态。Goetz提到,关税可能会影响这一决策。“如果我们在美国销售更多的系统,我们可以考虑在当地进行组装。”不过,目前IQM仍将重点放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上。该公司最近向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出售了一台本地安装的量子计算机。
Ten Eleven Ventures的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Alex Doll表示,该投资公司的投资理念与IQM的重点领域高度契合。“量子计算将成为下一波网络安全和计算创新的关键支柱。”Doll说,他还将作为此次融资的一部分加入IQM董事会。
Ten Eleven Ventures在美国的强大网络使它成为IQM的理想合作伙伴,Goetz补充道。此外,本轮融资还吸引了芬兰投资公司Tesi、Schwarz集团、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EIC、巴伐利亚资本和World Fund等投资者的参与。据IQM透露,此次融资使其迄今为止的总融资额达到6亿美元。
戈茨认为,公司近几个月在商业和技术方面取得的里程碑足以证明此轮融资规模是合理的。“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所有主要大陆上销售量子计算机最多的公司。”他说。
尽管如此,这个数字仍然很小——截至2024年底,公司生产了30台量子计算机。这提醒着行业还需很长时间才能普及到更广泛的受众。
不过,IQM的54量子比特芯片已经在计算中心、研究实验室、大学和企业中投入使用,戈茨表示,公司现在正朝着部署首批150量子比特系统的目标前进,这一点对他来说比公司成为独角兽更重要。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