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AI竞赛加剧,出口管制反助中国自立
快速阅读: 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半导体出口限制未能遏制中国AI发展,反而促进中国形成自给自足的AI生态系统,通过多边主义和开放准入吸引全球南方国家,中美AI竞争已超越技术层面,涉及全球治理和地缘政治。
美中竞争超越芯片领域
美国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经从追求技术优势演变为全球治理、数字标准及互联网未来架构的较量。这标志着美国政策的重大失败,威胁到其在全球这一日益关键的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
尽管美国主要通过出口管制遏制中国的崛起,并加强国内产业发展,北京却提出了一个以多边主义、开放准入为基础的竞争愿景,强烈吸引着全球南方国家。
出口管制适得其反
华盛顿对先进半导体实施的出口限制——旨在阻碍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些措施不仅未能阻止进展,反而促使北京采取了双轨应对策略。一方面,黑市走私网络将受限芯片运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加大了产业政策力度,加速国内创新,速度超出预期。
结果是,中国形成了一个具有韧性的、日益自给自足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验证了其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原本旨在遏制的战略反而促进了中国的长期目标。
全球人工智能格局分化
这两种对立的方法正在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国围绕开源模型和本地优化硬件构建了一个体系,并通过积极外交支持。而美国则推广一种封闭的、专有模型,依赖其硬件优势。
这种分裂不仅涉及技术,还预示着地缘政治分歧的加深。各国将面临选择,不仅是采用何种工具,还包括接受哪些规范、标准和联盟。
中国争取人工智能治理领导权
今年7月,中国总理李强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正式提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WAICO),旨在使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规则制定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一提议紧随特朗普政府发布的AI路线图之后,后者着重巩固美国的主导地位。
北京的计划强调包容性,将人工智能视为共享的全球资源,而非少数国家垄断的商品。李强表示,该倡议“向所有真诚愿意参与的国家开放”,旨在赢得那些长期被排除在西方治理框架之外的国家的支持。
竞争的核心是政治意识形态的碰撞。特朗普政府的《赢得人工智能竞赛:美国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倡导放松监管、私营部门创新以及“美国人工智能技术栈”的全球推广。
相比之下,中国利用联合国和国际电信联盟等多边机构推动更为集中和共识驱动的框架,从中发挥引导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强调开放接入和共享利益的模式,可能比他们认为的美国零和游戏更具吸引力。
全球南方:外交战场
中国在世界南方的影响力不仅限于言辞。通过数字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部分——北京正在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建设物理和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电信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其中许多都捆绑了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提供低成本、开源的人工智能工具,并将其与基础设施投资相结合,中国正在建立既关乎地缘政治又关乎代码的深厚持久联系。
两线并行的半导体战略
尽管受到美国出口管制,但通过壳公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再出口枢纽以及伪造的运输文件,高端芯片仍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据新美国安全中心报告,仅2024年就有数十万颗先进芯片,包括英伟达GPU,被走私进入中国。
美国提出《芯片安全法案》作为回应,该法案要求在出口控制的半导体中加入位置验证功能。然而,这进一步加剧了北京对后门和监视的疑虑,促使一些中国公司彻底放弃使用美国芯片。
国内创新加速
制裁还激发了国内投资的激增。行业领军企业如中芯国际(SMIC)正在扩大7纳米生产规模,而华为海思部门则推出与英伟达H800和H20性能相当的竞争产品,如Ascend 910C。尽管这些芯片仍落后于全球最前沿技术,但其表现尤其引人注目,因为那些美国芯片现在面临限制或重新设计。
软件转型预示新趋势
领先的中国初创企业深思科技已经开始为其新一代国产芯片优化AI模型,采用新的数据格式——这是有意脱离英伟达生态系统的信号。
禁运成为催化剂
上海,中国 – 2018年5月3日:寒武纪科技首席执行官陈天石在云人工智能(AI)芯片寒武纪MLU100的发布会上发言。寒武纪MLU100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云端AI芯片。(图片由视觉中国通过Getty Images提供)
视觉中国通过Getty Images
曾经在美国黑名单下挣扎的企业,如寒武纪,现在因受保护的市场需求和国家慷慨支持而实现创纪录的利润。禁运已成为集结点,将政策、资本和人才团结起来,共同追求技术独立的目标。
美国政策不仅未能阻止进展,反而引发了一个反馈循环:华盛顿施加的限制越多,中国就越是加大投资、创新和招募力度。原本旨在延缓其崛起的努力,反而加速了这一进程。
英伟达的困境
夹在中间的是英伟达,该公司仍然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为了遵守美国的规定,英伟达开发了像H20这样的“出口安全”芯片,经过适当削减以避免触发禁令。AMD随后推出了MI308。
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短暂暂停了这些修改后的芯片销售——随后又在一项有争议的安排下恢复销售:芯片制造商获准继续销售,但必须将其来自中国的收入的15%交给美国政府。有人认为这是对跨境贸易的一种实际征税,也有人视之为对全面脱钩既不现实也不经济的隐性承认。
未来何去何从
中美之间的AI鸿沟不再仅仅是计算能力或代码的问题——而是世界观的冲突。美国押注于创新和私营部门,而中国则依靠国家规划、基础设施外交和多边接触来应对。
这场较量的结果不仅将决定哪个国家的芯片将驱动下一代AI,还将塑造谁来制定规则以及谁能够参与其中。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