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变革:机器不会替你思考
快速阅读: 悉尼·科普林作为鲍灵格林州立大学研究生助教,面对学生使用AI工具完成作业的现象,调整评分方式为“合同评分”,强调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反对依赖AI。学校和教育者正努力制定AI使用政策,确保技术辅助而非替代学习。
悉尼·科普林作为鲍灵格林州立大学的研究生助教,开始她的第一年教学时,心中不仅考虑如何与学生建立联系,还担心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起初,她对允许学生使用AI的态度非常强硬,除了基本的语法和拼写检查外,不允许其他用途。然而,学校课程规定,AI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具体条件由教授自行决定。在第一个学期中,一些学生使用AI生成作业后,科普林改变了策略。她放弃了传统的评分方式,改为“合同评分”,学生的最终成绩基于他们投入的努力程度。此后,科普林再也没有收到过AI生成的论文。
“我会告诉我的学生,‘世界希望听到你的声音’。”科普林说,“写作的目的是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部分,如果你依赖机器思考,你就失去了自由思考的能力。”
今年秋天,学生们将重返校园,面对一个被AI改变的学习环境。教育工作者正在重新构想教学方法,而学生则需要学会批判性地使用这些工具,与AI合作而不放弃自己的判断和自我表达。毕竟,获取知识和技能才是学习的真正目标。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会把生命中的头几十年(有时更长)用于学习。然而,教育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变化,包括我们如何消费和消化信息、如何学习和思考,而整整一代人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
学校正努力跟上学生使用AI的步伐。学生使用AI的速度超过了学校准备和规范其使用的速度。数据显示,全球86%的学生在学业中使用AI工具,不仅仅是大学生,10至12年级的学生中也有46%使用AI工具进行学术和非学术活动。许多学生不仅用AI工具辅助家庭作业,还将其作为学习伙伴、研究助手和写作合作者。例如,Grammarly最近推出了新的专业AI“代理”以及名为Grammarly Docs的写作平台,帮助完成从作文起草到改进工作邮件再到估计作业成绩的任务。
然而,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正努力赶上,提供培训并制定针对学生使用AI的政策。只有26%的学区计划在2024-2025学年提供AI培训。根据美国学区小组的调查,约74%的学区计划在2025年秋季之前培训教师。许多小学教师和大学教授(84%)已经开始使用AI,无论是否有学区或大学的培训。一些教师甚至要求在课堂上使用AI。
问题是缺乏全面的指南和政策来规范学生如何使用AI进行学习。似乎这完全取决于个别教师来决定何时以及如何使用AI工具,包括如果学生使用聊天机器人完成作业、撰写论文等行为可能面临的处罚。
这种差距揭示了一个关键的脱节。学生,尤其是数字原住民,像当初接受智能手机、互联网和社会媒体一样自然地接受了AI。但他们是否被教会了如何使用它?
学校能否负责任地使用AI?无论是否欢迎,AI已经嵌入学生的工作流程中,通常是在无形之中,这使得学校和大学迫切需要建立明确的政策,平衡AI的好处与深度学习所需的认知需求。今年早些时候,一项名为“国家AI教学学院”的培训计划启动,该计划由微软、OpenAI、Anthropic和美国教师联合会共同出资2300万美元,旨在提高教育工作者有效和道德地整合AI的能力。
专家表示,有效的整合意味着设计AI使用方式,以补充而非替代长期学习所需的脑力劳动。研究表明,当学习变得过于容易时,长期记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会受到影响。
作为学生,你可能觉得高分和完美作业是首要任务,这可能让你更想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实际上,学习的目标是真正理解知识,挑战自己思考新问题,扩展已知领域。虽然人工智能能提供快速解决方案,但上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而是学会如何找到正确答案。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通常需要先犯错。
科普林说:“对于我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所以他们非常担心写出完美的论文并取得好成绩。”他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课程的重点在于过程,而非最终成果。“写作是一场思考之旅,机器无法替你思考。”
无论专业、学校或年级,大家普遍认为某些类型的人工智能使用是不可接受的。
约翰·罗宾逊是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休斯曼新闻与媒体学院的前教授,拥有37年报纸编辑经验。他创建了一堂关于作家如何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特别是ChatGPT)的讲座。罗宾逊分享了学生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道德写作的一些建议:
– 缩小宽泛的故事角度
– 分析作品的语气和风格
– 获取文章采访的推荐来源
罗宾逊表示,这些技巧本质上都是好的编辑或新闻学教授可以提供的建议,但在没有即时帮助时,它们同样有用。他建议,使用人工智能就像与同学头脑风暴或请室友帮忙检查作业的语法和清晰度一样。
罗宾逊谈到人工智能使用的伦理问题时说:“我们花了一些时间讨论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学生们已经熟悉新闻伦理,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数字平台Studocu的一篇博客文章也概述了一些道德使用人工智能学习的方法,如帮助构建论文结构、制作演示文稿或参考性地改写文本。
我查阅了STEM和医学学生的多个评分标准,发现其他可接受的人工智能使用场景包括:
– 利用人工智能为作业和家庭作业脑暴或模板化想法
– 提交已完成的作品以供迭代或改进
– 使用Grammarly的编辑功能检查标点和拼写
无论专业、学校或年级,大家普遍认为以下人工智能使用情况是不可接受的:
– 将作业评分标准全部或部分提交给人工智能平台
– 在作业中使用任何部分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 假设生成的回应是准确的
– 违反任何大学关于抄袭和作弊的规定
– 虚假陈述自己的工作和技能
– 使用Grammarly等工具为你撰写整句
科普林的WRIT1120课程评分标准截图,涉及人工智能使用。
悉尼·科普林
记忆、学习与“临时抱佛脚”
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完成学业和传统“临时抱佛脚”之间存在认知差异吗?如果学生没有内化信息,这是否与学生仅仅为了考试而临时复习相似?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新兴研究指出,当人工智能辅助学习未得到妥善管理时,其效果可能比传统方法更差,不利于长期知识积累、推理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关键在于认知参与的方式。尽管“临时抱佛脚”虽然紧张且压力大,但仍需积极的智力努力。学生必须整理信息、建立联系并调动工作记忆。而被动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会大大减轻这种认知负担,导致有意义的学习无法发生。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的作者写道:“大型语言模型提供的即时答案可能会鼓励信息的被动消费,导致浅层次的参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减弱、对材料的深刻理解不足以及长期记忆形成不良。认知参与水平的降低还可能导致决策能力下降,进而养成拖延和‘懒惰’的习惯,影响学生和教育者。”
然而,情况并非全然悲观。教育领域若能战略性地运用人工智能,将有助于提升而非取代学习效果。技术能够即时反馈,个性化教学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并帮助学生识别知识盲点。如今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将塑造未来几代人的思维方式,智慧地将其融入学习过程是关键所在。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