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领跑全球法律AI,监管力度领先他国
快速阅读: 欧洲通过严格监管促进法律人工智能发展,2024年该领域吸引22亿美元投资,占法律科技初创企业融资总额79%。法规成为产品优势,欧洲律师利用专业规则知识赢得市场。
你还记得电影《躲避球》吗?那个教练让队员穿越繁忙公路的场景?他的逻辑是:“如果你能躲避车辆,就能躲避球。”
欧洲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与此类似:如果你能应对我们的繁复规则,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与欧洲公司讨论人工智能时,很少以“它能做什么?”开始,而是叹气问道:“我们能使用这个吗?”
对大多数行业来说,这会扼杀创造力,但法律专业人士却能在监管泥潭中茁壮成长。欧洲的这片沼泽即将成为其竞争优势。
矛盾之处在于:繁文缛节成为助推器。围绕人工智能的监管复杂性并未阻碍法律科技的发展。2024年,人工智能法律科技初创企业吸引了近22亿美元的资金,占所有法律相关初创企业融资总额的79%。
普遍观点认为,监管会扼杀创新,但在欧洲法律人工智能领域,情况恰恰相反。一方面,该行业已经习惯了合规;另一方面,欧洲以外的地方都不愿意应对这种混乱局面。
无论喜欢与否,《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自2018年以来已成为隐私立法的默认模板,影响了从巴西的《LGPD》到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再到日本和印度的框架,甚至美国加州、弗吉尼亚州和科罗拉多州的立法。欧盟制定的全球规范越多,这里开发的法律人工智能系统就越显得“出口就绪”。
在这种背景下,监管本身成为产品,欧洲律师出售他们对这些规则的专业建议,而这些规则正是其他人所畏惧的。如果人工智能工具能够在GDPR下审查合同、进行尽职调查或识别数据保护风险,那么它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运行。法律专业标准、保密性和特权因此受到保护。
市场也在学习。根据2025年的Axiom报告,66%的律师事务所在人工智能成熟度方面处于“发展阶段”,团队正在测试概念验证并逐步增加实际应用。只有21%的机构声称已达到“成熟阶段”,积极在客户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并不断扩大其范围和用途。
事务所逐渐意识到,通用的大语言模型不足以实现人工智能成熟度,需要针对特定内部流程定制的产品。对于简单的任务,如个人组织和一般事实查找,通用大语言模型表现良好。但在合规压力下,需要在复杂的业务流中保持数据完全私密时,这些模型就会崩溃。律师如何向客户解释他们的计费时间,即每小时500至1500美元的收入,如果他们使用无效的通用大语言模型?
法律行业依赖精心策划的数据集、护栏和精确无误的操作。严格的治理塑造的“合规设计”法律人工智能是唯一可行的方式。监管障碍确保公司不会走捷径,即使捷径只是直线前进。
欧洲在开发法律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何在?
首先,技术的信任建立在超过6000页立法文本的巨大游乐场中。除了《人工智能法》,欧盟的《通用产品安全法规》(GPSR)于2024年12月生效,尽管主要针对实物商品,但也涵盖了众多人工智能产品。确保用户全面安全是欧盟的首要任务。
虽然高标准听起来高尚,但欧盟法律和监管通常会吓退不认真的初创企业(甚至一些认真企业)或不良行为者。重视合规的客户愿意为带有“我们在布鲁塞尔活了下来!”标志的工具支付额外费用。
其次,《欧盟人工智能法》迫使企业在一开始就优先考虑其竞争优势,使它们变得重甲披身。该法案旨在建立法规,识别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并为通用目的的人工智能模型制定特殊规定。它区分了仅辅助律师的低风险系统和影响司法交付的高风险系统。
第三,数据规则虽令人工智能工程师头痛不已,但将隐私转变为卖点。GDPR的“设计隐私”原则对欧盟以外的公司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在欧盟内部,企业通常在产品上市前就已经克服了这些障碍。
欧洲的监管优先模式可能成为全球模板,也可能成为一个警示故事。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躲避球》中的逻辑是否同样适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穿越繁忙的高速公路是否是胜利的关键,还是仅仅是一种荒诞的成人礼?最终,美国和亚洲可能只是让欧洲承担繁重的规则制定工作,然后复制其中的优点,而不必承受头痛。
然而,当世界其他国家将繁琐的法规视为负担时,欧洲的法律行业却将其视为竞争优势。在全球竞争中,欧洲的优势可能不在于拥有最先进科技,而在于其科技能够经受住欧盟特有的“训练中死亡,竞赛中生存”的考验。
迈克尔·格鲁普是Bryter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Bryter是一个结合人工智能与工作流的法律自动化平台,服务于律师事务所和企业法务团队。格鲁普曾是Clifford Chance和Hogan Lovells的律师,从国际诉讼转型为企业家,先后创立了Thesius(2017年被Persona Service AG收购)和Lexalgo(2018年被Bryter收购)。Bryter已筹集9000万欧元资金,客户包括DLA Piper、Linklaters、麦当劳和德勤。格鲁普还在法兰克福大学讲授法律科技与创新课程,是法律与技术交叉领域的思想领袖。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