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增购232枚雄风III超音速导弹,强化对大陆威慑力
快速阅读: 2014年起,台湾海军开始装备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150至250公里,具备突破现代防空系统的能力。2017年推出增程型,射程扩展至400公里,增强跨海峡战略纵深。2025年,空射型进入测试阶段,提升空军远程打击能力。
雄风二型导弹的标准射程为148公里,改进型射程可达160至200公里。在电子对抗能力方面,该导弹被认为与西方制造的反舰导弹相当。雄风三型导弹因其超音速末段速度常被称为“航母杀手”,射程在150至250公里之间。其首系列于2014年服役,此后一直是台湾海军威慑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
雄风三型(HF-3),又称“勇敢风三型”,是台湾首款超音速导弹。该项目始于1994年,旨在应对中国舰队规模的增长及舰载防空系统的持续提升。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设计,该导弹于1997年首次试射,并于2007年国庆阅兵中公开亮相。2011年正式服役,成为台湾反舰打击能力的关键装备。
技术上,HF-3全长5.1米,直径0.38米,发射重量约660公斤。采用固体燃料助推器和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可达到2至2.5倍音速。该导弹携带半穿甲高爆破片战斗部,重120至225公斤。配备智能引信,可在穿透舰船外壳后向下引爆,最大化内部破坏。制导系统结合惯性导航与终端主动雷达寻的,确保导弹能突破现代防空系统。
HF-3的发展还衍生出增程型HF-3ER。自2017年起测试,将射程从150公里扩展至近400公里,增强了台湾跨海峡的战略纵深。这些变体已部署在成功级护卫舰、沱江级轻护舰和锦江级导弹艇上。增程型还计划用于基隆级驱逐舰和岸基发射装置。
该导弹的作战历史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7月1日,一艘台湾海军舰艇在演习中意外发射了一枚HF-3,击中了一艘民用渔船。由于引信机制未触发,未造成爆炸,但事故导致一人死亡、三人受伤,凸显了实际操作中使用此类系统的风险。
此外,中山科学研究院还在测试空射型HF-3。近期照片显示,F-CK-1经国号战斗机携带原型导弹进行空中部署。为满足载荷需求,导弹减轻并缩小,重量介于900至1000公斤,较陆基版的1400公斤有所减轻。自2025年6月以来,项目已进入气动验证飞行、海岸投放测试和志航基地试验阶段,准备下半年进行实弹射击。
大规模生产HF-3及开发空射型表明台北意在扩大对解放军海军部队的战术选择。超音速巡航导弹增加了任何企图封锁或登陆海峡的舰队操作难度。空射型将为空军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使远距离打击水面目标与同时执行防空或巡逻任务成为可能。
这一举措是台湾军事现代化的一部分,还包括电子战能力的提升。F-CK-1的吊舱正在测试中,以赋予飞机新的雷达干扰和侦察能力。该项目自2020年开始,预算约为13500万美元,旨在为台湾空军提供独立的保护工具,尤其是在获取某些外国技术受限的情况下。
通过扩充武器库和多样化发射平台,台湾正努力强化基于多层次防御和饱和攻击的威慑战略。预计到2026年,新增232枚雄风导弹将进一步充实现有库存,彰显台北维持与北京海上力量平衡的决心,在这一持续紧张的区域中。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