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即将服役,中国展示弹射起飞能力
快速阅读: 2022年6月,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在上海下水,2024年5月开始海试。该舰全长316米,宽76米,满载排水量8万至8.5万吨,采用电磁弹射系统,可搭载50余架各型飞机,增强中国远洋作战能力。
2022年6月,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舷号18)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并于2024年5月开始海试。福建舰是中国首艘完全自主研发设计的航母,全长316米,宽76米,满载排水量估计在8万至8.5万吨之间,与美国的“小鹰”级航母相当。该舰首次采用电磁弹射系统(CATOBAR),配备了三部电磁弹射器、斜角甲板和大型内部机库。预计搭载超过50架各型飞机,包括至少40架固定翼飞机和12架直升机。主要机型有歼-15T多用途战斗机、歼-15D电子战型、具备隐身能力的歼-35以及KJ-600预警机。动力系统采用柴油发电机组驱动蒸汽轮机,未使用核动力推进。
纪录片中首次公开了舰载机进行电磁弹射起飞的画面,展示了飞行员和工程师们的反应,他们认为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从模拟到实弹发射的转变被认为是关键步骤,因为实际海况给飞行员带来的身心压力是模拟无法完全复制的。福建舰航空部门指挥员田伟表示,团队正努力实现滑跃起飞与弹射起飞之间的无缝衔接,以尽快使新系统达到作战状态。经过一年多的多次海试,福建舰提高了工程师、造船工人和船员之间的协调性,增强了程序熟悉度。这种准备程度有望在服役时立即具备作战能力,成为中国海军的新模式。交付和操作转移的一体化将成为未来标准。
这一能力是中国构建所谓“五件套”舰载航空资产战略的一部分,包括隐身战斗机、弹射起飞多用途战斗机、固定翼预警机、电子战平台和反潜直升机。福建舰将是第一艘同时配备这五种装备的中国航母。军事分析家张军社指出,这一配置接近完成。未来,像歼-15T和歼-35这样的舰载机将能够在滑跃起飞航母如辽宁舰和山东舰,以及弹射起飞航母如福建舰上互换操作,这对于多航母协同作战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确认第四艘075型两栖攻击舰湖北舰正式亮相,近期与海南舰一同在南海活动,显示中国两栖作战能力持续增强。075型舰拥有全通飞行甲板,可同时起降多架直升机,坞舱可携带气垫登陆艇、装甲车和坦克。从海南到广西,再到安徽和湖北,中国海军逐步扩大了两栖舰队规模。张军社认为,这些舰只适合作为两栖特遣队的指挥平台,能够与驱逐舰、护卫舰和补给舰协同执行超视距登陆行动和远程力量投送任务。
这些进展表明,中国海军正在扩展其远洋作战能力。随着福建舰等先进技术和日益强大的两栖舰队,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在打造远海持续作战所需的工具。在工业和技术进步的支持下,中国能够在远离海岸线的地方更自主地保护海外利益。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