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接近与日本德国达成战略护卫舰协议,选择背后的意义
快速阅读: 澳大利亚选择日本设计的最上级护卫舰,以更新、武装更重的优势领先德国方案,尽管成本高20%。此举具政治意义,旨在2030年前交付首舰,避免重蹈猎户座级项目覆辙。
日本设计在竞标中领先:它更新、武装更重,并且鉴于澳大利亚曾在2016年将日本排除在一项重要潜艇合同之外,此次选择具有政治意义。源自30DX项目的最上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5500吨,最高航速30节,采用CODAG推进系统,结合罗尔斯·罗伊斯MT30燃气轮机与两台MAN柴油机。其武器装备包括一门127毫米Mk 45舰炮、八枚17型反舰导弹、一套海拉姆系统、12型鱼雷以及改装版本提供的16个垂直发射单元(Mk 41)。该舰还能够操作一架SH-60L直升机并从尾部斜坡部署海军无人机。最上级护卫舰具备隐身特性和高度自动化水平,设计上可减少人员编制至90人,可能降低长期运营成本。
然而,最上级护卫舰的成本比德国方案高出约20%,这引发了人们对日本在海外战舰建造方面经验有限的担忧。尽管东京提出直接从国内生产线交付首舰,但这需要前所未有的国际工业合作。
德国方案虽然武装较轻,但成本更低,配备了已在澳大利亚海军服役的萨博9LV作战系统,并且在国际海军建设方面拥有成熟业绩。布洛姆+福斯开发的MEKO A-200是一种模块化多用途护卫舰,满载排水量3400吨,长度118米。该舰采用CODOG推进系统,最高航速32节。其武器装备包括一门127毫米舰炮、近程防御武器系统(Phalanx或Sea Zenith)、ESSM或海麻雀导弹、鱼叉或RBS-15反舰导弹、轻型鱼雷以及一架海鹰或超级海鹰直升机。该设计已被南非、土耳其、希腊、阿尔及利亚和埃及等多个国家海军采用,在不同环境中展示了操作灵活性。
采购计划要求建造11艘护卫舰,其中前三艘将在国外建造,其余将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亨德森造船厂组装。然而,造船厂准备工作的延误和奥斯泰尔现有工作量——预计先建造两类重型登陆艇——可能导致多达六艘舰艇在国外建造。
国防部尚未表达正式偏好,内阁部长们拥有广泛裁量权。一位行业消息人士表示,最终结果“如同抛硬币”,不过日本设计被认为更符合政府的时间表和能力目标。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分析师尤安·格雷厄姆指出,日本在“除价格外的所有关键指标上领先”。前海军军官詹妮弗·帕克则认为,虽然日本舰船显然更具实力,但德国设计风险较低,更容易融入现有舰队。
这一决定是在猎户座级项目遭遇困难的背景下作出的,该项目每艘船的成本已飙升至90亿澳元,首舰预计2032年前无法交付。为了避免类似挫折,政府计划年底前签署合同,确保2030年前交付首舰。为此,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公开招标程序,转而与首选竞标者进入最终谈判阶段,必要时保留重新与另一方协商的权利。
原定两周前公布的最终决定已被推迟,但预计本周内公布。这将是澳大利亚海军政策的关键时刻,将与两个竞争国之一建立长期的技术和战略伙伴关系。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