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将量产天弓IV防空导弹,强化海岸防御能力
快速阅读: 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天弓IV型导弹,具备先进拦截能力和机动性,填补天弓III与爱国者PAC-3 MSE间防御空白,应对解放军军事压力。同时,推进CM-33云豹平台新一代装甲战车发展,增强本土防御能力。
天弓IV型导弹是台湾自主研发的天空弓系列最先进版本,由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在强弓高级防空计划下开发。该导弹采用两阶段固体燃料推进,配备先进的推力矢量控制和冷气姿态控制系统,以实现中途机动和高G终端拦截。其主动雷达寻的器工作在X波段,能够在高电磁干扰环境中自主获取并识别目标。导弹集成到移动垂直发射平台,与台湾现有的导弹防御系统兼容,并通过数字火控网络和相控阵雷达支持,实现多目标同时跟踪和接战。
天弓IV型设计用于拦截多种空中威胁,包括超音速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和机动再入飞行器。其有效拦截范围可达70公里高度和超过200公里水平距离,战略地位与美国制造的萨德系统相当,但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和本土C4ISR系统的整合能力。据信,该系统还采用了直接命中制导和动能杀伤飞行器技术,提高了对弹道威胁在大气层外和上层大气层内的杀伤力。
从战术角度来看,天弓IV型为台湾的空防和导弹防御网络提供了关键扩展,填补了天弓III系统和进口爱国者PAC-3 MSE导弹之间的高度和距离空白。这使台湾能够部署分层防御网格,在优化的拦截窗口中应对不同类别的威胁。系统的机动性允许其快速重新部署到战略节点,包括空军基地、关键基础设施和沿海阵地,使台湾能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态势。其处理饱和攻击和超出大气边界目标的能力也显著增强了台湾面对大量导弹袭击和斩首策略时的防御姿态,这些策略经常出现在解放军的侵台模拟中。
台湾加快天弓IV型导弹的生产和部署,根源于其日益恶化的安全环境。过去两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幅增加了军事压力,包括频繁的大规模空中入侵台湾防空识别区、环绕岛屿的海军演习以及在台湾海峡附近部署精确打击平台,如东风-15、东风-16和东风-17导弹系统。中国军事理论现在包括快速力量投射和区域拒止行动,旨在冲突初期中和台湾的空中力量和指挥节点。在此背景下,天弓IV型既作为威慑手段,也是作战对策,旨在破坏和削弱来袭的导弹波次,确保台湾在可能的跨海冲突中的战略纵深。
与此同时,台湾还在推进基于CM-33云豹平台的新一代八轮装甲战车的发展。这款新型战车装备了一门105毫米线膛炮,安装在无人炮塔上,配有同轴7.62毫米机枪和顶部12.7毫米重机枪,全部集成到现代遥控武器站,具备稳定光学和数字火控系统。最近,该车辆完成了初始作战能力试验,展示了在崎岖地形中的机动性和高精度移动射击能力。该战车旨在与机械化步兵协同作战,并执行城市防御任务,预计2028年开始全面生产,计划订购500辆。
天弓IV型导弹系统的批量生产和新一代105毫米轮式装甲战车的即将部署,突显了台湾建立一个能够应对多域威胁的弹性本土防御生态系统的决心。随着北京在军事和外交上加大对台湾的胁迫和孤立力度,台北的国防战略正坚定地向增强自主性、生存能力和拒止威慑方向转变。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