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动Z-10直升机拦截美国海军MH-60R直升机近台湾海峡
快速阅读: 8月25日,解放军Z-10直升机在东海拦截美国“海鹰”直升机,双方对峙超一小时,未发生碰撞。此类事件反映中国东部海域直升机拦截活动增加,旨在防止外国力量监视。
8月25日,解放军飞行员孔祥辉表示,外国飞机接近中国领海约三海里。Z-10直升机多次发出无线电警告,并与对方进行了超过一小时的空中对峙。期间,对方的“海鹰”直升机进入云层,随后从左侧接近,最近距离约为500米,之后调头离开。双方未发生碰撞,最终外国飞机离开该区域。美国国防部和驻日本第七舰队在报道时未对此作出回应。
此类事件符合中国东部海域附近增加的直升机拦截模式。2025年5月,中国官方媒体称,陆军航空兵部队在东海进行了11次拦截行动,持续10天。这些行动主要针对接近中国海岸线的外国飞机,解放军出动了Z-10和Z-19直升机进行拦截,任务性质被描述为防御性,旨在防止外国力量的监视或近距离飞行。一次拦截中,飞行员王玲回忆,在低能见度天气下,他靠近一艘外国直升机并绕其母舰飞行。对方直升机在接近10米时急转弯撤离。次日,同一架飞机再次被拦截,并被迫在云层上方转向。
2025年2月,中国海军Z-9直升机在南海斯卡伯勒礁附近拦截了一架菲律宾渔业监察塞斯纳飞机。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称,中国直升机距离飞机仅三米,当时飞机正在执行常规巡逻任务,机上还有记者。菲律宾政府对此提出正式抗议,认为此举危险。美国驻菲律宾大使也发表声明批评此行为,呼吁遵守国际规范。解放军未确认具体细节,但在多个场合为类似近距离接触辩护,称其为保护性行动。后续官方媒体报道将此类事件归类为北京认为敏感水域的空中执法行动增加,尤其是在台湾周边和南海争议区域。
2025年7月,中日两国军机在东海发生一系列对峙,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日本方面称,中国JH-7战斗轰炸机多次接近其YS-11EB电子侦察机。中国则指责日本军机进入其防空识别区并采取挑衅行动。此前,中国解放军于2025年4月举行代号“海峡雷霆-2025A”的大规模演习,出动70余架飞机和19艘舰艇围绕台湾展开行动。据台湾国防部消息,其中37架飞机越过台湾海峡中线,这一非正式边界长期作为缓冲地带存在。中国不承认该边界的合法性。两艘中国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参与了延伸至第二岛链的演练,被视为展示地区军事姿态。演习背景是解放军在台湾和日本周边水域的海空活动增加。
这些事件的法律框架存在争议。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享有距海岸线12海里的主权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权利。公约允许无害通过领海,包括军事船只,前提是不得进行飞机起降、监视等非和平活动。美国视台湾海峡为国际水域,频繁开展航行自由和空中飞行行动。中国则声称对海峡拥有管辖权,反对此类行动,尽管未正式宣布海峡为内水。2020年至2024年间,美国海军舰艇和飞机定期穿越海峡,2024年有9次,2023年有11次。2025年4月,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威廉·P·劳伦斯”号搭载两架MH-60R直升机,是最后一次公开记录的穿越海峡的美军舰艇,直到8月直升机事件发生。
Z-10直升机是中国昌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双座攻击直升机,主要用于陆军作战,具备窄机身、五叶主旋翼和鼻部安装的光电瞄准系统。Z-10装备30毫米自动炮,可携带制导空地导弹、空空导弹和非制导火箭弹,适用于低空高速飞行,越来越多地用于沿海地区的拦截任务,特别是在东部战区。选择在台湾海峡事件中部署Z-10表明,此次对峙发生在足够接近陆地的地方,使得陆基直升机能够到达现场,且指挥权属于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部队而非海军力量。
MH-60R“海鹰”是基于UH-60“黑鹰”改进的多用途海军直升机,专为舰载操作设计。该直升机配备反潜战、反水面战和海上监视所需的雷达、声呐和光电系统,可发射Mk 54鱼雷、AGM-114“地狱火”导弹和声呐浮标,支持搜救、通信中继和后勤任务。MH-60R部署在美国海军多种舰艇上,包括驱逐舰、巡洋舰和航空母舰。2025年8月事件中的“海鹰”很可能从“威廉·P·劳伦斯”号出发,该舰此前曾通过台湾海峡。目前只有美国和韩国在东北亚地区使用MH-60R,而韩国的直升机预计2026年才能投入使用,因此该机很可能是美国的。
Z-10和MH-60R在功能、部署和任务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Z-10主要承担陆基攻击任务,侧重近距空中支援和反装甲作战,缺乏远程、持久和海上集成能力,系统设计适合视距内目标和短时交战。相比之下,MH-60R是专为开阔水域持久作战设计的远程海军平台,配备先进的传感器和武器,适用于水下和水面威胁探测。在近距离对抗中,Z-10在直接火力和机动性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其鼻部安装的自动炮和空空导弹能力。然而,“海鹰”的广泛传感器、移动海上平台操作能力和多样化的任务范围使其成为多域海军行动中的重要资产。每种平台反映了各自军队的不同优先事项:Z-10支持近岸防御和执法任务,而MH-60R提供美国海军编队的远距离和监视能力。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