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宣布首次交付Oreshnik弹道导弹,挑战美国欧洲远程主导地位
快速阅读: 2024年11月21日,俄罗斯首次使用Oreshnik导弹打击乌克兰Pivdenmash国防工厂,飞行速度11马赫,美国事先获知。导弹携带惰性弹头,仅造成轻微损害。此举被视为心理战,旨在恐吓西方支持者。
2024年11月21日,俄罗斯首次使用Oreshnik导弹对乌克兰的Pivdenmash国防工厂进行打击。该导弹从卡普斯丁亚尔试验场发射,飞行速度达到11马赫,持续约15分钟。此次打击前,俄罗斯通过既定的冲突降级渠道通知了美国。乌克兰和美国的消息来源称,导弹携带的是惰性或非爆炸性弹头。卫星图像和当地报告确认,工业设施受到轻微屋顶损伤。此前,美国情报部门曾警告乌克兰及其北约盟友,俄罗斯可能发动重大空袭,导致西方国家驻基辅使馆暂时关闭。
Oreshnik导弹,又称SS-X-34,是一种固体燃料、公路机动的中程弹道导弹。据公开资料,该导弹重约40吨,最大投掷重量至少1200公斤,射程在800至5000公里之间。系统采用两阶段固态燃料配置,可能装备多目标再入飞行器(MIRV)载荷。每枚导弹可携带6个独立弹头,每个弹头可配备6个子弹药或诱饵。MIRV配置可能使用传统助推器或新型设计,每个弹头都具有独立的制导和推进系统。
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主导开发了Oreshnik导弹,参与单位包括泰坦-巴里卡迪、FCDT联盟、CNIIAG、OKB普罗耶克特和星座集团。系统使用基于MZKT-79291底盘的移动发射车,或其改进版本。导弹的飞行剖面、轨迹和末段难以被乌克兰现有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军事专家评估,Oreshnik系统并未采用新的或先进的技术,主要由苏联和俄罗斯遗留导弹组件重新配置而成。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此次攻击描述为严重升级和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为。德国总理朔尔茨称其为严重挑衅,并表示德国不会向乌克兰提供Taurus巡航导弹以避免进一步升级。北约乌克兰委员会认为,此次打击旨在恐吓平民和西方支持者。国际组织和媒体分析,此次打击是俄罗斯心理战的一部分,旨在增加西方支持乌克兰的成本。CSIS和其他机构的分析师指出,常规载荷使用MIRV较为罕见,因其精度有限且操作成本高。
2025年8月初,俄罗斯和国际消息来源透露,俄罗斯正考虑将Oreshnik导弹部署到海外。军事专家亚历山大·斯捷潘诺夫建议,委内瑞拉和古巴可能是潜在的前沿基地,这将增强俄罗斯的军事存在并扩大对美国南部和加勒比地区的打击范围。斯捷潘诺夫还提到,俄罗斯每年可生产数十个单位,覆盖多个战略区域,并可能向伊朗、朝鲜和中国等伙伴转让技术。尽管这些国家有自己的导弹研发计划,但目前没有一个拥有与Oreshnik相当的导弹。
Oreshnik导弹部署到白俄罗斯符合俄罗斯更广泛的战略框架,包括修订核政策和与明斯克的一系列协议。2024年底,普京和卢卡申科签署了一项条约,赋予白俄罗斯俄罗斯的安全保障,包括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白俄罗斯声明称,已有数十枚此类武器部署到位。新的俄罗斯政策允许在对白俄罗斯使用常规手段威胁其主权时使用核武器。俄罗斯已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外交部和国防部确认不再受INF相关自我限制。分析师瓦西里·卡申指出,未来Oreshnik导弹的部署地点将根据特定的操作特性选择,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尤其是靠近北约边界的地区,可能是候选地。他提到冷战时期在楚科奇部署先锋中程弹道导弹的历史先例,这些导弹能够覆盖美国大陆的部分地区。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