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利用人工智能农业科技方面处于什么位置?
快速阅读: 据《分析印度杂志》称,印度政府正推动AI和无人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提升生产效率。通过“Kisan e-Mitra”等工具和补贴政策,促进精准农业发展,助力农民。
据印度政府回应,印度议会人民院提出的问题表明,政府正加大努力,将人工智能(AI)和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作物损失。农业与农民福利部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作物健康监测、害虫监测等多个方面应对气候变化、作物管理和农艺建议等挑战。
截至目前,已有2622架无人机通过各种政府计划分发。班加罗尔农业大学副校长S V Suresha表示,虽然医学科学已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但农业领域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一项重要工具是“Kisan e-Mitra”(农民助手),这是一个基于语音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能够用11种印度语言回答农民关于“总理农民尊严基金计划”(PM Kisan Samman Nidhi)等问题。该工具每天处理约20,000次交互,已累计回答超过950万次查询。不过,印度人工智能协会(AIM)测试时发现,该工具多次出现“网络错误”。
另一项技术干预措施是国家害虫监测系统,超过10,000名推广人员使用该系统拍摄和识别害虫侵袭,以实现及时解决方案。该系统支持61种作物,可检测400多种害虫类型。此外,人工智能还在基于卫星的作物制图和作物-天气监测中发挥作用,提供改进规划和产量预测的见解。
为了促进无人机的使用,政府通过农业机械化子计划(SMAM)提供补贴。ICAR、农业科技中心(KVKs)和州立农业大学(SAUs)等机构每架无人机可获得最高10万卢比的补贴用于实地演示。农民生产组织(FPOs)可获得最高75%的补贴,小农户、边缘农户、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妇女和东北地区农民可享受50%的补贴(最高5万卢比),其他农民则可享受40%的补贴(最高4万卢比)。
“Namo Drone Didi”(莫迪无人机姐姐)计划于2023-2026年间拨款12.61亿卢比,旨在向女性合作社分发15,000架无人机,使其成为无人机服务提供商和农业科技企业家。该计划为无人机套餐提供最高80%的补贴(最多8万卢比),合作社需通过内部资金或低息贷款计划(农业基础设施融资计划)承担剩余20%的成本。2023-2024年度,由领先肥料公司使用内部资源分发了1,094架无人机,其中500架专门分配给“Namo Drone Didi”倡议。
政府正制定具体扩展计划,以在更多地区部署人工智能和无人机技术,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推动数据驱动的精准农业实践。Arya.ag等农业科技平台正在积极使用数字身份、基于人工智能的质量检查、区块链可追溯性和卫星连接的作物数据,提供信用获取、仓储和保险等服务。Arya.ag联合创始人兼CEO Prasanna Rao表示,该公司已在存储、谷物分级、信用获取、农场监控和市场联系等关键阶段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这一系统,已发放超过1200亿卢比的贷款,卫星数据和人工智能帮助公司监测超过一百万公顷农田,提供简单、本地语言的建议,增强仓库的安全性。
Kissan AI等其他参与者也在积极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与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开发基于方言的语音农业建议、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发现等解决方案。Zetta Farms创始人兼CEO Ritutaj Sharma认为,虽然当前大多数农民尚未在日常实践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但聊天机器人等技术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尤其对新一代农民而言。
印度农业以小块和分散的土地持有量著称,推广人工智能和无人机技术面临一定挑战。Suresha指出,更现实的路径是通过合作社、大型农场或有能力购买和管理这些技术的农民生产组织来推广。尽管如此,人工智能驱动的解决方案的未来前景依然乐观。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