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揭示了对全球海龟种群的洞察
快速阅读: 据《数字期刊》称,佛罗里达大学科学家利用无人机和模型,准确统计了亚马逊河41,000只南美巨河龟的筑巢情况,为野生动物监测提供新方法。研究发表于《应用生态学杂志》。
据佛罗里达大学新闻办公室报道,3月10日,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无人机和智能模型,准确统计了亚马逊河瓜波雷河沿岸超过41,000只濒危南美巨河龟的筑巢情况。这一成果揭示了世界上最大的已知海龟筑巢地,同时也为全球更精确的野生动物监测提供了新工具。
这项研究由佛罗里达大学食品与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伊萨梅尔·布拉克领导,与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研究团队通过无人机拍摄的空中图像和统计建模,解决了传统计数方法中的重大缺陷。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在瓜波雷河的一个岛屿沙滩上,用白色颜料标记了1,187只龟的壳。无人机每天四次沿着精心设计的路径飞行,每次拍摄1,500张照片。这些照片经过软件处理,拼接成高度详细、高分辨率的正射镶嵌图。研究人员通过这些图像记录了每只龟的行为,包括是否在筑巢或行走,并开发了概率模型,考虑到个体进出该区域的情况、观察到的龟行为以及检测到可识别的壳标记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传统基于正射镶嵌图的计数方法存在多个潜在误差来源。例如,只有35%的龟在无人机飞行期间出现,20%被检测到行走的龟在正射镶嵌图中出现了多次,有些甚至多达七次。地面上的研究人员统计了大约16,000只龟,而正射镶嵌图则统计了约79,000只龟。然而,当应用新的模型时,研究团队估计实际数量约为41,000只。
布拉克表示:“我们描述了一种更高效地监测动物种群的新方法……虽然该方法用于统计龟的数量,但它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物种。”这项研究不仅为南美巨河龟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数据,还为其他需要通过无人机生成的正射镶嵌图进行调查的物种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
该研究发表于《应用生态学杂志》,题为“在考虑多种误差来源的情况下,利用无人机估算聚集种群的数量:南美巨河龟大规模筑巢的案例研究。”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