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加速先进钙钛矿太阳能技术的材料发现
快速阅读: 据《太阳能日报》称,北京大学团队开发出预测钙钛矿电子特性的机器学习模型,准确率高,助力高效、环保太阳能电池研发。
据新华社报道,7月30日,日本东京,北京大学及其深圳研究生院合作团队开发出一种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快速准确预测卤化物钙钛矿的关键电子特性。卤化物钙钛矿是一种重要的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具有优异的光伏性能、易制造和低成本等特点。
研究团队重点关注导带最小值(CBM)、价带最大值(VBM)和带隙能量等关键参数,以简化寻找最佳化合物的过程。目前,单结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已超过27%,而叠层太阳能电池则超过30%。然而,铅的毒性和稳定性问题仍是需要解决的挑战。
为提高预测效率,研究人员采用了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构建预测模型,用于估算无机和混合卤化物钙钛矿的带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使用Heyd-Scuseria-Ernzerhof(HSE)泛函时,测试集上的导带最小值R值为0.8298,价带最大值为0.8481,带隙预测为0.8008。当使用Perdew-Burke-Ernzerhof(PBE)泛函进行更广泛的数据集分析时,模型的R值达到0.9316,平均绝对误差(MAE)仅为0.102 eV。
此外,SHAP分析揭示了哪些化学和结构特征最影响电子能级,为设计性能更优的钙钛矿提供了指导。这种方法不仅加快了发现速度,还提供了一种环保且经济的传统方法替代方案。
展望未来,研究人员希望结合浅层机器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和神经网络的深度,以进一步完善材料发现。他们的方法在开发更高效率、稳定性和环境安全性的下一代太阳能技术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