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私吞800件赠品 获利38万被判刑
快速阅读: 据相关媒体最新报道,北京一男子利用电商漏洞,频繁购买电子产品后拒收,截留赠品转卖获利38万元,被判刑2年10个月并罚款2万元。
据央视报道,7月29日,北京,一起因非法“薅羊毛”而获刑的案件被曝光。2024年9月底,某电商平台在审核用户订单时,发现一个账号长期频繁下单购买手机、平板电脑等高价电子产品,但在收货后迅速申请拒收,800多件赠品却未退还,遂向警方报案。
警方调查发现,2022年,快递员孙某发现平台漏洞,赠品是否退还不影响退款。于是,孙某借用朋友张某的账号,频繁购买高价电子产品,再申请拒收,同时截留赠品,然后转售获利。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孙某共计骗得商品800余件,价值38万余元。
2025年5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判决,被告人孙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副院长佘倩影表示,孙某发现电商平台的自营商家在销售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商品时,会附赠蓝牙耳机、平板的触控笔、快充插头等高价值赠品,且主商品与赠品由两个独立的包裹分别发货。孙某发现,向平台申请拒收时,平台只会核查主货品的拒收情况,赠品的退还与否不影响退款。孙某利用这一漏洞,频繁购买高价电子产品,再申请拒收,同时截留赠品,转售获利。
为了规避风险,孙某借用了朋友张某的网购账号,并绑定了家人的银行卡,频繁通过网购平台购买高价电子产品。孙某还经常留下多个虚构的地址,以便其他快递员无法配送,只能将包裹放在站点无人认领区,从而截获包裹。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法官王昕月提醒,如果通过虚拟地址更换IP,甚至使用非法小程序或软件绕过发券部门对发放区域的限制,集中骗领消费券,或通过虚拟交易拒收订单后退回主货品,留下截留赠品转卖牟利的行为,均可能触犯法律。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